11月6日下午,江苏徐州市民姜女士一家从主城区驱车赶来看园博会,年近九旬的老父亲除了对林林总总的园林景观赞不绝口,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废弃采石场建起的那座宕口酒店。“这回算是开了眼了。”老人感叹说。
当日,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开幕了。不寻常的是,这次园博会的展园布局采取了“1+1+N”模式,即一个主展园、一个副展园,另加11个分展园。如这位老人看到的,其中多个展点均是由采石宕口、采煤塌陷地经生态修复、设计建造而来。
“本届园博会就是徐州城市生态修复和转型发展最生动的实践。”徐州市住建局副局长方成伟说,徐州昔日曾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老工业基地,近年来成功实现了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生态园林城市的转变。
宕口蝶变
变废弃矿山为诗意园林,已成矿山修复的一种经典模式。这样的园艺实践近年在我国层出不穷。2021年4月开园的江苏园博园,即是在矿坑、泥潭和废弃水泥厂的基础之上打造的一个城市双修范本;如今,徐州园博园又有了新的实践范例。
吕梁山下,悬水湖畔,坐落着占地约203公顷的徐州园博园,也是本届园博会的主展园。就在园博园西南侧,龟山采石宕口半山腰处,一座纵横错落、造型别致的宕口酒店格外引人注目,其背后的山体依稀能看到一些断壁残痕。
“上世纪80年代这里是采石场,当时不少村民的收入也依赖采石,采石场的面积就越开越大,从一二十亩发展到三四十亩。”铜山区伊庄镇倪园村就在山脚下,村会计苏广青回忆说,到了2005年前后,采石场陆续关闭,留下了一片光秃秃的宕口。
宕口酒店出自大家之手,由我国建筑学家程泰宁院士领衔设计。酒店承建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本着依山观湖、织补宕口、悬空建筑、立体园林的设计理念,“宕口酒店像搭积木一样把几个不同的楼体错落有致地拼装在一起,达到了补山、融山、藏山的效果,也体现出建筑融于自然的气质。”
在园博园建设过程中,当地充分运用了徐州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经验,对采石宕口因地制宜进行修复治理,巧借地势建造了宕口酒店、综合展馆、展览温室和部分主题园。
方成伟介绍,多年来,徐州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中之重,以生态转型带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徐州市园林建设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马虎明也认为,四大转型中最突出的就是生态转型。
据了解,徐州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生态修复专项规划》,重点推进采煤塌陷地、工矿废弃地、采石宕口等的修复治理,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开创了“石头缝里种出森林城市”的范例。截至2021年,徐州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7.8%,连续16年位居江苏省第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75平方米,亦在全省处于第一方阵。
全城园博
2017年4月,徐州市启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申办工作,2020年获得承办权。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说,自承办本届园博会以来,徐州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注重运用绿色低碳新技术,展示城市发展新成果,引领园林建设新风向,努力办出一届精彩纷呈、特色浓郁的园博盛会。
据了解,徐州园博会的分展园散布于全市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地、采石宕口、市民公园、城市更新地、历史文化街区、无废社区等6类更新基地,通过景观润色、设施改造、功能提升,打造出了11处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马虎明说,这些都是在“全城园博”理念下生态治理提升的成果,市民即便没有到主展园,也能在家门口感受园博会。
“2017年启动申办园博会以来,徐州注重提升生态园林城市品质,分类推进采煤塌陷区治理和山体生态修复项目。”马虎明介绍,一方面,对采石宕口、采石场旧址采取“危岩治理、边坡重构、土壤重建、挂网喷播、生态复绿”等技术重建植被;另一方面,推广潘安湖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经验,采取“污染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技术,科学利用塌陷地积水区建设次生湿地。
泉润公园、五山公园、辛山公园等分展园,都是对采煤塌陷地、采石宕口进行生态修复后建成的。
“以前这里都是农村,过去由于常年挖煤塌陷了。”陈女士是泉润公园管理员,这些年,她见证了这块采煤塌陷地到湿地公园的变迁。2018年,这里开始进行生态修复,历时3年时间,2021年底建成开放,目前已经形成了面积近800亩的生态湿地。
前些年在泉润公园周边购房安家的李成龙,儿女双全,公园是他经常带娃遛弯的地方。每到晚上,公园就更加热闹,多支健步队在公园里穿梭,李成龙的母亲就是健步队队员之一。家门口就是园博会的分展园,李成龙由此感觉到“城市是我家”的涵义。
绿色发展,久久为功,生态修复使徐州城市面貌实现了由“灰”到“绿”的历史性转变:过去是“一城煤灰半城土”,而今是“一城青山半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