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兴一方水利、固一方水土,江苏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治水兴水一系列重要论述,围绕“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复苏、水管理智能高效、水文化传承弘扬”的水利现代化总体要求,夯实发展基础、厚植发展优势、激活发展动能,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打造现代灌排工程体系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灌区,作为粮食生产的中流砥柱,一头连着国家粮仓,一头连着百姓生计。江苏10余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灌区星罗棋布,拥有大型灌区34处、中型灌区279处,设计灌溉面积4964万亩,覆盖了江苏三分之二的耕地面积,近年来,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服务民生;节水优先,高效利用;人水和谐,绿色发展;统筹兼顾,系统治理;深化改革,科学管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江苏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持续推进。截至目前,江苏累计投资150亿元,先后完成了482期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累计改造骨干渠道1.6公里,渠系建筑物3.3万座,改造后的灌区建筑物完好率平均提高20个百分点,配套率平均提高25个百分点,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灌溉保证率由改造前的65%提高到80%左右,排涝标准由改造前的3~5年一遇提高到5~10年一遇,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农田骨干灌排体系,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有效助力江苏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700亿斤,把牢了江苏“新鱼米之乡”的粮食安全命脉,打造了“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现代化灌区的江苏样板,为夺取今年抗旱全面胜利、实现秋粮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绘就水美乡村画卷擦亮农村河道生态底色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各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幸福河湖建设,以河湖长制为引领,以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为抓手,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坚持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统筹推进,以水岸同治促水岸同美,不断带动提升农村环境质量,积极打造生态美、环境美、管护水平高的水美乡村,加快展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图景。截至目前,江苏已累计建成农村生态河道2.5万公里,212个“水美乡镇”、1608个“水美村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愁美景在江苏广袤的乡村渐次呈现,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欢迎。

  南京市浦口区探寻乡村振兴农村生态河道的“水密码”。依照《浦口区“十四五”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以规划引领促发展实效。加大资金投入,专门设立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融资专项资金1.06亿元,开展了10条27.1公里的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按照农村生态河道标准,大力开展河道疏浚、畅通引排、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集中连片推进农村生态河道综合治理。将河道整治与乡村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结合在汤泉街道楚韵花香、永宁街道西埂莲乡、河岸花海等滁河风景区沿线实行的小流域工程等,串“珠”成“链”,合力助力乡村旅游,实现资源变资金,写好绿色转型发展的“水文章”。

  泰兴市农村活水工程。2018年起,为助推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泰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大力推动、督查指导下,泰兴市启动实施农村活水工程,并连续四年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减坝废坝、拆坝改涵建桥、疏浚河道、沟通水系、整治岸坡等“一揽子”措施,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水目标。截至2021年底,泰兴市财政累计投入3.47亿元,共整治庄河2224条1158公里,拆坝改涵建桥2479座,3007条农村庄河实现畅流活水,农村河道水系不通、河道黑臭、水面漂浮物堆积等问题基本解决,整治后的河道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水清岸绿的亮丽风景,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连云港市海州区创新融资机制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以连云港市林业投融资体制创新,在主要河道河边地开展特色林业种植约3万亩;以水利融资资金开展水利改造及环境整治项目,计划3年融资6.5亿元(其中2022年计划投资1.8亿元),重点实施河道整治、泵站提升、水闸提升改造、桥梁改造、其他水利设施及经济林建设工程。2022年,全区实施13条40公里农村生态河道,以及831条988公里一般河道沟渠整治,有效提升了农村河道面貌。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城乡供水共建共享

  农村供水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近年来,江苏围绕“全域覆盖、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服务均等”的目标,坚持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谋划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2018年以来,江苏共完成投资60.2亿元,累计更新改造供水管网1.9万公里,新建、改造扩容涉农水厂18座,关停农村小水厂111座,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了“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截至目前,江苏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已达99%以上,农村供水保证率达9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最直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守护绿水青山初心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十三五”以来,江苏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协作,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绿化造林、土地整理、宕口整治等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项目,江苏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下降至2199.7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7.85%,位居全国前列。全面规划、因地制宜,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21年,江苏共建成132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建成1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县、4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3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以及一批生产建设项目示范工程。

  强化水土保持综合监管

  监督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健全水土保持法规体系,提升监管技术手段,强化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明显增强。“十三五”以来,省市县三级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2826个。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实施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建设省级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示范区,批复各级区域评估报告92个,通过简化程序、减少费用,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科技研究基础工作

  监测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强化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手段应用,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区域生产建设活动遥感监管及建设项目信息化监管三个“全覆盖”。省级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16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覆盖13个设区市,提供监测基础数据支撑;小流域实现全域划分,3909个小流域基础信息全部上图入库。

  江苏在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开展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7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