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社区内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此类道路通不通、畅不畅,直接关系到市民出行的便利度、舒适度。记者了解到,近来沪郊多个乡镇、村居致力于升级改造乡间小道、社区小路,不断改善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条件。
嘉定工业区虬桥村的回城路(嘉安公路—胜辛北路)长约2公里,道路两侧工厂较多,每天有不少大型货运车辆驶过,因此该路段有多处路基破损、路面下沉。“下雨后低洼处有积水,车子开过容易被溅一身水。路和桥之间有五六厘米缝隙,骑电动自行车经过时还可能摔跤。”虬桥村村民秦先生表示。
近来,该路段被翻建一新,加罩了沥青路面,两侧路肩石也得以重砌,地下破损、坍塌的雨水管也被全部重排,道路整体品质有了很大提升。虬桥村村级路长工作组成员赵烨靓告诉记者,目前该路段已被纳入区、镇、村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工作人员“一天两巡”。“如发现道路出现破损的情况,我们会立马拍照上报,由第三方养护单位及时进行处置。”
在青浦区练塘镇,一条长珠路最近也完成了提档升级,从原来的水泥路“变身”为崭新的柏油路。练塘镇泾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沈德华告诉记者,今年10月,长珠路(朱枫公路—老朱枫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启动,工程内容包括路面结构“白改黑”、土路肩补植绿化、完善安防和附属设施改善等。“如今,柏油路铺到了村民家门口,大家心里十分开心。”
沈德华表示,对长珠路提档升级的同时,村里还对长楼、南珠、尤家泾三个自然村的部分村间小道实施了“白改黑”,目前已基本完成。“我们将进一步畅通村道‘微循环’,让村民出行更方便、更舒心。”
除了村道提档升级,社区内道路通行条件的改善,也能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日前,松江经济开发区联阳社区内道路焕然一新:通过实施“人车分流”改造,社区地面道路标志线、停车区、人行区等一目了然,有效解决了早晚高峰期的拥堵问题。
联阳社区有近万名居民,因早期规划问题,仅有两个出入口,早晚高峰时车辆出行压力大。“此前,联阳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办公室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对策,多次听取居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很快就制定了一套‘人车分流’改造方案。”联阳社区负责人孙炜告诉记者,社区在关键路段加装了近百米的人车分流护栏,取消了商铺门口的机动车停车位,规范非机动车停放,实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管理。改造后,堵车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松江区小昆山镇东苑新村,居民郁春林近来欣喜地发现,其居住的33号楼栋前的台阶边安装了不锈钢扶手。“有了扶手,老人上下楼就方便多了!”据了解,东苑新村33号楼内不少住户年事已高,以往楼栋前的三级台阶给老人的日常出入带来很大困扰。“我们将安装扶手的诉求反映到居委会后,社区干部动作很快,立刻上门走访了解情况。”郁春林告诉记者,社区干部征询完居民意见后,楼道扶手很快就完成了安装。
无独有偶,嘉定区南翔镇德园路425弄小区内,最近也完成了楼栋前的无障碍通道改造。此前,该小区31号楼入户口斜坡无防滑设施,靠着轮椅出行的老人无法自行进出楼栋。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合作下,改造工程很快推进。近期上海阴雨连绵,为保证水泥斜坡的质量安全,施工人员还为它铺上一层“雨衣”——一块绿色的防寒罩。“这是为了防止水泥被冻坏,要等水泥彻底干透后才能去掉。之后我们还会在周边种植一圈绿化,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能作为坡道围挡,让无障碍通道既实用又美观,让老人出行更舒适。”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