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中阿峰会打开的蓝海有多大?浙商要抢喝“头口水”

  浙江在线12月24日讯(记者 刘健 肖淙文)12月22日深夜,一架南方航空公司的空客A330客机降落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这趟航班从阿联酋迪拜飞来,带回了刚刚拿到的4.5亿美元意向订单。

  一周前,由杭州市商务局订舱、杭州市财政贴钱,126家杭州企业的负责人乘坐包机,飞往万里之遥的中东,奔向第十三届中国(阿联酋)贸易博览会的285个展位。

  随后,宁波、温州、台州的浙商陆续起飞,目的地同样是迪拜。浙江企业,不约而同“大鹏一日同风起”,这吹的是什么风?

  回看10多天前,习近平主席圆满结束“划时代”“里程碑”式的中东之行,壮阔开启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置于这一宏大时空背景,浙商这趟商务之旅别具深意。

  一

  历史的隐喻总是藏在细节之中。

  12月6日,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东的前一天,“世界超市”义乌商城四区的一家公司,通过Yiwu Pay (义乌付)收到了来自沙特阿拉伯客户的跨境人民币货款。这标志着,义乌和沙特的首单人民币跨境业务,通过中国第三方支付系统成功落地。

  “世界超市”的“门店”,直通全球能源的“开关”,立刻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

  这只是“热身”。12月7日,“正剧”在全球瞩目中拉开大幕。中沙、中海、中阿“三环峰会”登场,朋友圈由小到大,环环相扣,激荡起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三圈涟漪。这其中,中沙共建“一带一路”与“2030愿景”对接实施方案的签署,意味着从2016年双方开始牵手对接的这盘超级大棋即将落子,无疑打开了天花板,拥抱无限可能。

  读懂沙特期待的2030年愿景是什么,以及在中东必将引发的“多米诺效应”,就知道这件事有多大。

  2016年,以雄厚“钞能力”著称的沙特阿拉伯,推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超级项目——沙漠“线城”计划。从红海之滨伸向沙漠腹地,打造一座宽200米、长170公里的直线型城市,计划容纳900万人口。这个雄心勃勃、未来感十足的项目就是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提出的“沙特2030愿景”的标杆工程,充满了阿拉伯人民对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执念与期待。

  简单地说,“沙特2030愿景”是“晴天修屋顶”,期望摆脱该国目前60%收入靠石油的危险境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发展可持续。要知道,2014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后,沙特一度遭遇连年财政赤字的境地。时不我待,沙特向全世界招标:我有石油,你能帮我实现工业化吗?

  无独有偶,埃及提出了“2030年埃及发展计划”,开发苏伊士运河,沿线建设工业园区;

  阿联酋启动马斯达尔城项目,投资200亿美元,重点发展与环保相关的产业;

  摩洛哥规划了“全国工业崛起计划”,专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纺织、皮革;

  ……

  实现工业化,是1500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上5亿阿拉伯人民的普遍追求。诚如沙特人早在2017年所说,“2030愿景”与中方倡导的“一带一路”高度契合,中国以蓝星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门类的制造业实力,磅礴的产能,包容的心态,为阿拉伯世界提供工业化解决方案,堪称天作之合。

  现代化源于工业化。甚至在某种意义、某个语境下,工业化就是现代化,工业文明就是现代文明。在这个意义上,中阿峰会成果算得上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新贡献。

  二

  浙商闻风而动了。

  浙商和阿拉伯兄弟早就是朋友。在义乌,阿拉伯商人早已融入当地社区,成为市民。2022年1月至10月,义乌对中东国家出口额达658.02亿元,占全部出口额的18.24%。中国制造的消费品与中东能源,形成了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小循环”。

  在舟山,沙特早在2019年就投下了200多亿美元巨资,与浙能集团、浙江石化达成能源储运、加工、销售一体化合作。中国工业成套设备、服贸输出与中东能源,又形成了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大循环”。

  浙商展示了未来“一带一路”与“沙特2030愿景”对接实施方案启动后的两个典型场景。在12月15日杭州飞往迪拜的包机上,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老面孔是大批纺织、日用品、小商品供应商,他们是奔着“小循环”而去;新面孔是工业设备、仪器仪表、化工配套等机电产品供应商,他们当然是冲着新蓝海的“大循环”而去。

  浙江万马股份派出了旗下电力电缆和通讯电缆两家子公司飞赴迪拜,他们长期深耕东南亚,专为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央企配套,深信阿拉伯市场亟待深度拓展。特别吸引万马股份的,是中阿峰会着墨颇多的绿色能源合作,这个领域,正是万马延伸产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用武之地。果然,12月20日喜讯传来,万马在迪拜旗开得胜,斩获两个订单,价值100万美元。

  另一家浙江的数字安防供应商,则看到了中东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沙特“线城”项目,是他们一直关注的焦点。按规划描述,“线城”零排放、无车化,依靠地下高速轨道交通,170公里长的“线城”中,任意两点间通达都在20分钟内,市民步行5分钟即可享受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这种超大型智慧交通体系,将来对人工智能感知类硬件一定有着海量需求。企业此次参展,就期待寻找一个项目“打个样”。

  看看消费产品、机电产品、数字产品,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成套设备,浙江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省。再看看跨境电商、电子支付、三通一达、第一大港,浙江又是第一方阵的外贸强省。更了不起的是,浙商不嫌利薄、不畏艰难,见缝插针、水银泻地的独特打法。有的规模不如央企,就做配套;有的科技含量不高,就打下手,“给点阳光就灿烂,插根筷子也发芽”。

  坐拥能源宝藏的5亿人口的工业化,这张订单有多长?浙商看到了,浙商来了。

  三

  凭什么又是浙江人,喝上了这片新蓝海的“头口水”?

  走出去,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主动嵌入正在重构的全球供应链,争夺话语权。“格局打开,眼光放远。”浙江省工商联国际合作商会会长、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汪力成说,“企业家要站在月亮看地球,多一点全局性,就少一点恐惧性。”

  不是没有榜样。两个浙江创业者,在迪拜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在阿联酋沙漠种菜的孙建省,2012年斥资千万元在阿联酋纳兹瓦沙漠建设绿色农场,种出上海青、芥兰等40多个蔬菜品种。时至今日,他所创立的迪拜温超集团,从一家28平方米的杂货铺,变身年营收超20亿元的连锁超市;

  在迪拜打造中国人商城的陈志远,20多年前卖掉房子去迪拜摆地摊,先后在这里创办“中国商品城”“中国轻工城”“志远鞋城”“中国五金汽配城”四大市场,一年销售额高达10亿美元,把“浙江制造”推向阿拉伯国家。

  沙漠中,一个个创业奇迹诞生。浙商“四千精神”闻名于世,“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前辈靠这样的信念闯出一片天地。后辈依然薪火相传,绵延至今。

  这种精神,根植于脚下的土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人多地少,自然资源有限。但这天生的“短板”,却撬动了浙江人锐意进取的开创意识,使其将在外经商作为谋生重要手段。血液中流淌的敢闯敢干的精神基因,让浙商勇敢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回头来看,“跳出浙江”既是摆脱资源条件限制的需要,也是浙江人开拓进取的主动选择。

  这也完美解释了,为什么“放开”后,率先包机出国的,是浙江抢单团,喝上中阿峰会红利“头口水”的,是浙江参展商。

  与世界对话难吗?

  带着30多家企业到迪拜参展的永康市商务局局长章幽悠说,推动企业出海,目的是让世界五金采购商汇聚永康,让永康五金区域公共品牌和产品走向世界,最后把永康打造成为世界五金之都。

  浙江一个县级市,都有这样的信心和底气。

  这次中国(阿联酋)贸易博览会上更多的信号显示,后疫情大海里,巨浪背后藏着诸多契机。当下,也正是浙江嵌入全球供应链、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最好“窗口期”。了解浙商的人都懂,不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浙商永远不缺乏信心和勇气,摸着机遇前行,这正是特有的生存能力。

  这个时候,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超越了地域限制的“浙江人经济”,让浙江逐步积累起资金和开放发展的经验,推动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崛起,催生出让世人刮目和惊叹的“浙江现象”。“跳出浙江”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彰显着全球化时代的“命运共同体”效应。就像经常被提及的形容浙江发展的“地瓜理论”,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

  首届中阿峰会,为双方全面合作打开大门。跨越千年,向西奔跑在阿拉伯国家的浙商,就像一粒粒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不断发现新蓝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87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