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世琪)即将过去的一年,有多难?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超预期因素冲击……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些表述让人深刻感受到不平凡。
面对种种挑战,浙江以经济大省的担当穿越不确定,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一极。
最近发布的一项数据颇具说服力:1月至11月,浙江对全国进出口、出口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8.2%和18.9%,均居全国首位,进口增长贡献率为16%,居全国第二位。
见微知著。回望一年,能看到一艘有定力、有魄力、有活力的“浙江舰”,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定力:统筹安全与发展
第三年,新冠疫情仍不消停。
发展的前提是安全,当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一起,浙江的判断与选择从未含糊。更严密、更智能的防疫措施,更灵活、更人性化的防疫政策,牢牢守住了安全底线。
但安全与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二选一”。过去一年,互联网上,对两者的探讨与争论从未停止、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不少地方因没有处理好这对关系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种种,浙江始终保持着发展定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谋发展。
犹记得,上海封控时,浙江立即启用援沪防疫生活物资平湖中转站、生活物资嘉善中转站以及重要产业链应急保供杭州、宁波中转站,确保上海市新鲜蔬菜、肉类等民生物资和重要产业关键零部件等生产物资供应,有效统筹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长三角经济恢复。
面对疫情多发散发与生产有序运转的两难,浙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瓶颈。
上半年,浙江制定了“三区”内重点工业企业闭环生产操作指引,嘉善在落实疫情管控的23天里,通过推行闭环生产保住了经济开发区当月三分之二的产能,挽回经济损失5亿元。
在总结提炼嘉善等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浙江制定了《工业企业闭环生产标准操作流程》等,并印发全省,推动各地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方法落实闭环生产工作。
在“世界工厂”义乌的成功运作,充分验证了这套机制的科学性和普适性。8月初义乌全市进入静默管理状态后,当地经信等部门第一时间组织符合条件的214家工业企业实施闭环生产,最终保持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以上产能,8.2万名上岗员工未发生涉疫险情,有效稳住了工业经济基本盘。
风高浪急中,保证防疫安全是定力的体现;不畏首畏尾,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更是定力的体现。当下,随着防疫政策不断调整,“浙江舰”仍将以这般定力,驶入2023年。
魄力:有为政府显身手
复盘2022年,是谁吹响了“浙江舰”的第一声冲锋号?
1月7日下午,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出台“5+4”稳进提质政策体系。该体系包括扩大有效投资、减负强企、科技创新、“两稳一促”、民生保障五大政策包,以及财政、自然资源、金融、能源4张要素清单。
看待经济发展,不能只关注烈火燎原时发展主体振奋人心的举动,更要想到星星之火初燃时的那把干柴——地方经济发展能否有序推进,有为政府发挥着关键作用。
出台稳经济38条措施、实施经济稳进提质攻坚8大行动……密集的纾困政策,力度罕有,一波接一波的“组合拳”打通发展关节。超预期变化下超常规的政策供给力,彰显了浙江政府推动经济稳进提质的魄力。
如此魄力,力挽狂澜。今年上半年,浙江经济增速曾跑出过去20年来排在倒数第二的2.5%,但投资、社零、出口的增长,均高于全国,分别居东部“四省一市”第一、第一、第二,为区域及国内经济恢复向好提供了强劲支持。
“上半年,浙江经济企稳回升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及时有效的政策供给是解题关键,这些政策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更带来了发展信心。”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卓勇良说。
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必须厘清舍与得的关系。把有限的精力和要素投入到哪里?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判断力和魄力。判断力不强容易造成本末倒置,魄力不够则会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
浙江用为国家发展大局作更多更大贡献的责任感,体现了自身的判断力与魄力。今年,浙江迎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周年,面对发展机遇,为国探路的脚步没有迟疑。
党的二十大期间,浙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将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共同富裕”。过去一年,浙江为缩小区域差距,出台“攀登计划”,给予山区县更为精准有力的工业政策;为缩小城乡差距,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全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缩小收入差距,出台《浙江省“扩中”“提低”行动方案》,形成“共性+个性”的政策工具箱。
不久前,浙江省委主要负责人在调研中提到,发展信心的一份重要来源,便是高效集成的政策供给。这让人们更加期待,明年,“浙江舰”的第一声号角有多嘹亮。
活力:三驾马车不能停
定力锚向,魄力支撑,都是为了激发活力。只有“三驾马车”跑起来,资金在社会上流动起来,经济循环才能真正转起来。
2022年,浙江的“三驾马车”在奋力前行。
看投资。11月2日,浙江举行稳进提质金融工具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以更多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工作量,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自2016年以来,浙江每年都会举行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浙江已先后在1月、6月举行过两场集中开工,像这样年内额外“加映”一场,还是首次。前11个月,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9.5%。
看消费。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被放在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并专门提到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以新能源汽车为窗口,过去一段时间,即便经济这么难,中国新能源汽车仍旧产销两旺,还大量出口海外。浙江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
1月至11月,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53.46万辆和50.46万辆,产量同比增长210.2%,高于全国增速110.2个百分点;销量同比增长192.2%,高于全国增速92.2个百分点。
街头巷尾,一波接一波的消费券激发着人民群众的消费活力,像杠杆一样撬动居民消费,为社会面带去烟火气。
看出口。日前,防疫政策优化,浙江成为全国焦点,不是因为政策上先人一步、敢闯敢试,而是因为政策调整后,马上开启的“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10多天过去了,很多外贸企业陆续回国,有的带回真金白银的订单,有的收获了前沿市场的动态。
这生动地解释了过去一年浙江在对外贸易领域为何可以领跑全国。找准时机“走出去”,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惯性,量大面广的外贸企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拓市场的机遇。
当下,防疫政策的调整给全国经济发展拓宽了航道。但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但毫无疑问,我们对明年发展的信心与预期更加坚定。在实现尽量延峰、有效削峰、平稳渡峰后,新的一年,进击的“浙江舰”,必将以更强劲的动力,劈波斩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