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汪宏胜) 渔米稻乡、阳澄湖大闸蟹之乡、昆曲源乡、民间艺术之乡……千百年来,位于阳澄湖东岸的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一直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卓越风姿。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今天的巴城全面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及社会治理,正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镇域样板。
产业谋划点燃发展新引擎
走进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高端的科技感迎面扑来。依托自身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行业领先的服务水平,该公司深入工业机器人制造、高精度减速机研发、高精度部件设计制造及周边前沿领域,成功跻身中国自动化行业前列,2022年实现销售19.5亿元。
“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除了我们自身的研发创新外,也与巴城高瞻远瞩的产业布局和细致温馨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杰士德集团董事长特助魏小俊说道。近年来,昆山市巴城镇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动能培育、存量资源开发、内需培育扩大、营商环境优化“五大战略”,不断增强“稳”的韧劲、厚植“进”的潜力。深化与昆山高新区产业协同联动、资源整合共享,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产业创新园区;紧盯智能终端、半导体、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探索元宇宙、航天航空等新兴领域,集中力量加快空天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基地、钙钛矿制程设备等重点在手洽谈项目签约落地;同时,做强数字赋能,全力打造智慧化政务大厅,确保企业群众跑一次就能“好办事、办成事、办好事、快办事”;并开展“保要素、争订单、优环境、促发展”企业大走访大调研,不断做优企业服务,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据悉,目前全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47家,挂牌上市企业11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280家。拥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4家,各类研发机构234家,各级工程技术中心118家。2022年,该镇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30名。
聚焦三农绘就江南新图景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让无数人心驰神往,而位于昆山巴城镇巴城湖村的沿娄浜康居村庄,俨然就是一个现实中的桃花源。一幢幢粉墙黛瓦的中式别墅枕河而立,门前碧绿河流鱼翔浅底,屋后金黄花海麦浪起伏,不禁让人涌起一股足足的幸福感。
“以前住的老房子环境破旧,生活很不方便。如今,政府投资了2000多万帮我们集中规划,新建水、电、煤等基础设施,生活不知道舒心了多少,很多城里人都羡慕我们呢!”村民朱雪峰笑容满面地说道。
巴城湖村仅仅是一个缩影。武神谭村、龙潭湖村、东阳澄湖村……类似的美丽乡村还有很多。截至2022年12月,巴城已成功创建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5个、苏州市特色康居乡村59个、昆山市特色宜居乡村74个;武神潭村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武神潭村武神潭,绰墩山村庙前橹灶浜获评江苏省传统村落。
在此基础上,巴城镇不断提升“一粒米”、“一串葡萄”、“一只蟹”等农业产业品牌,积极做好各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工作,带动本土农产品增值,有效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同时,整体开发镇域农旅资源,探索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农旅融合体验产业,结合阳澄湖“蟹香水美”特色康居示范区和“鳗鲤蟹村”、“水街十三坊”建设,着力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业态,让周末游、乡村游融入巴城农旅新潮流。
巴城镇相关人士称,巴城将全力推进产业赋能“百村共兴”,努力争做现代化农业产品的“优选区”、现代化农业产业的“示范区”和现代化农业集群“的活力区”,奋力谱写乡村振兴“巴城篇章”。
两张名片凝聚文化新力量
笛声悠扬、唱腔婉转、动作到位,在中国戏剧家协会首家小梅花培训基地——巴城石牌中心小学校,一场由昆山市小梅花戏曲艺术团的孩子们带来的昆曲节目让人耳目一新。
作为“昆曲发源地”,昆曲可以说是刻进巴城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二十多年来,“昆山市小梅花戏曲艺术团”在黄国杰、那正鑫、吴美玉、俞玖林等老师的精心培育下,累计培养学生一千余人。不仅涌现出钱瑜婷、尤磊、袁彬、马一栋、徐敏等一批优秀青年昆曲演员,还出了一线影视演员李沁。而在巴城老街,一条昆曲长廊,让人了解昆曲与巴城的渊源。近年来,巴城坚持把厚植江南文化底蕴融入“昆曲小镇”建设全过程,深入挖掘昆曲、古琴、竹笛、竹刻、昆北民歌等特色文化资源,吸引了杨守松、朱晞、俞玖林、顾卫英、陈东宝、倪小舟、陆振良等一大批文化名家落户。在昆曲名人工作室里,可以近距离感受昆曲的大美大雅。在昆曲主题街区,琳琅满目的昆曲文创作品,更是让人爱不释手。
“育苗的同时我们也要育粉,如何将昆曲进行推广和普及,让昆曲走进寻常百姓家,焕发新的活力,这是巴城现在也是将来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昆山市巴城镇党委书记朱叶华说。
如果说昆曲是巴城的一块金字招牌,那么阳澄湖大闸蟹就是巴城的另一块金字招牌。作为中国渔业协会授予的、唯一的“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巴城镇坐拥整个阳澄湖东岸线,区域内的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区域总面积3.5万亩,年产大闸蟹约2700吨,大闸蟹养殖户约3700户,相关从业人员近3万人,年产值近40亿元,创净收益超6亿元。
围绕这两块金字招牌,巴城“火力全开”推动文旅融合,重点打造了“重阳曲会”、“阳澄湖蟹文化旅游节”、“长三角民歌会”、“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等文化活动品牌,开创了文旅融合的新局面。阳澄湖大闸蟹和昆曲已成为巴城最闪亮的名片。
一个中心赋予发展新动能
只要动动手指,重大引进项目的进展情况、螃蟹养殖的实时监测、各类民生诉求的处置状态,甚至于某个设备的温度……都可以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在巴城镇集成指挥中心,数字智能化管理所带来的震撼可谓前所未有。
近年来,巴城镇以党建为引领,以集成为路径,向科技要人手,向整合要资源,积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紧紧围绕“数据集成”、“指挥调度”、“枢纽中心”三个定位,强化“一套总平台、两张治理网、三类控制端、四座数据池、五个聚焦面”五个集成,全力打造镇集成指挥中心和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推进。
“通过一体化平台的打造,我们将触角延伸到各个村庄和社区,各个部门、各个条线的工作情况和相关信息都汇聚于此,不仅织密了治理网,也可以更好地融会贯通,实现‘巡查—管理—处置—反馈’全链条、全周期覆盖。加之网格化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努力实现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一旦出现任何问题,网格员半小时之内即可到达现场查看并视情况进行处理。”巴城镇集成指挥中心副主任李钦介绍说。
可以说,一体化平台的打造为巴城的有序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李钦表示:“今年以来,中心及一体化通过‘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不断开发完善全镇消防安全E守护、元宇宙大闸蟹全生命周期管理、地理信息动态更新管理以及重点区域巡航预警等功能模块。接下来,我们将在更精细、更专业和更全面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全镇基础数据汇聚、辅助领导决策、高效处置问题、履责绩效考核的中枢大脑,持续放大‘1+4+6+N’的改革乘数效应,为巴城镇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