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浙江多地出现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是什么?浙一专家提醒:提防蜱虫

  4月19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一则提醒:天气转暖,蜱虫又进入高发期,在拥抱大自然的时候,千万要提防身边潜伏的这个危险,一旦成为它的猎物,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急诊科接收了来自绍兴新昌的一家四口。入院前,他们都出现持续高热、腹泻,白细胞和血小板骤降等相似症状。其中,56岁的王大姐意识模糊不清,情况最严重,最后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传播此病的原凶正是蜱虫。

  小小蜱虫为什么能带来致命危险?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主任医师介绍,蜱虫吸取人体血液的同时,还将会把它体内的毒液(新型布尼亚病毒)带入到人体血液中,病毒随着血液循环逐渐散发到全身,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威胁人的生命健康。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分离并确认的一种新病毒。病毒的病原体为一种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中的新病毒,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当时在河南、山东、辽宁等地出现了大面积感染,之后在浙江省的金华、安吉、绍兴等地区均有零星发现。”盛吉芳说,这种病毒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研究普遍认为蜱为主要传播媒介,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血性分泌物而感染。

  “和其他传染病一样,应对新型布尼亚病毒关键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救治。”盛吉芳说,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后,患者常出现发热、出血、恶心呕吐、乏力、胃口差、腹胀、腹泻等症状,如果有察觉到此类表现应立即就医,一般情况下预后较好。盛吉芳告诉记者,经过对症治疗,目前王大姐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没有彻底脱离危险,其余几人情况较为稳定。

  春游、露营怎么防蜱虫?

  近期,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在全国多个地区频发,该病轻症患者多可自愈,重症患者常表现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浙大一院感染病科李永涛副主任医师说,每年医院都会收治数十例感染的患者,今年集中接诊的几位患者都是家庭聚聚发病。

  李永涛提醒,蜱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方,以及动物体表,尤其在春、夏季比较活跃,这一时期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或打猎都可能增加蜱虫叮咬机会。

  “近几年,露营、野营十分流行,野外游玩时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玩耍,出行时最好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不穿凉鞋。” 李永涛说,如果被蜱虫叮咬,不要强行捏拽取出蜱虫,应用酒精等涂在蜱虫头部,让其自行松口脱落,或者前往医院处理。

  李永涛建议出游可带上消毒酒精,同时注意与还未确诊病因的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密切接触导致病毒传染。 (见习记者 林晓晖 记者 林婧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1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