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江苏靖江:打造百鸟迁飞驿站 极危鸟类黄胸鹀再次组团栖息马洲岛

  5月7日上午6:29,江苏省靖江市马洲岛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工作人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助理研究员魏慧玉通过视频监控,观测发现成群的黄胸鹀在马洲岛嬉戏。这是靖江第二年观测到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

  黄胸鹀为雀形目鹀科,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2022年5月,靖江首次观测并记录黄胸鹀打卡马洲岛。“黄胸鹀为迁徙过境的旅鸟,主要栖息于大面积稻田、芦苇地或高草丛及湿润的荆棘丛中,对栖息环境十分敏感。”魏慧玉介绍,这次总共发现30多只黄胸鹀,它们在马洲岛西侧湿地的农田附近觅食嬉戏,此次发现充分证明马洲岛生态湿地具有适宜黄胸鹀生存的环境,可以吸引黄胸鹀来此地栖息。

  眼下正值候鸟迁徙的时节,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驿站,长江靖江段的马洲岛吸引了数万鸟类前来栖息补给。围绕马洲岛生态保护、呵护生物繁衍,今年靖江将着力打造江苏省生态岛试验区,创建江苏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点。

  2021年,靖江和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以马洲岛为中心的“1站6点”生物多样性保护观测体系。这也是长江下游地区建设的第二个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目前,马洲岛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观测站初步建成,设有3个1公顷观测样地、8条观测样线和13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经过两年时间的调研观测,科研团队在靖江已发现陆生脊椎动物232种,高等植物24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黄胸鹀和白头鹤)、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4种,在长江靖江段调查发现2个长江江豚族群约20~32头长江江豚。

  据介绍,今年,靖江启动马洲岛观测站二期建设,建立水陆统筹、“天空地”一体化、“一站六点”观测研究体系,全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靖江计划用两年时间,打造江苏省生态岛试验区,并将其纳入省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创建江苏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点。远期计划用3-5年时间,建成长江下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野外观测与试验平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长江重要湿地、珍稀濒危物种等综合观测。靖江还将以长江江豚和鸟类为重点,建立生物多样性智能监测系统,实现对物种的自动精准识别、统计分析和在线展示,同时加强人为活动管控,动态监测、科学评估张靖皋过江通道工程的生态影响,提出保护修复对策建议。

  为了呵护马洲岛栖息生物,靖江将启动实施一系列工程,生态修复马洲岛西侧2000余亩原生湿地和10000余亩新生滩涂湿地;根据不同鸟类需求,营造高潮位鸟类栖息地,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水平和生态功能;加快建立退化人工林生态恢复试验区,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屏障,营造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同步探索退化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固碳能力协同提升的试验研究,加快探索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贾秋敏 陈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2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