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上海:补齐社区短板 兜底居民健康

  破解市民看病难题,落实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是关键。数据显示:新冠疫情期间,上海社区发热门诊承担超过50%的工作量,有效分流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压力,确保大医院得以将更多医疗资源聚焦疑难杂症诊治。

  扩容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近日上海市卫健委在推进主题教育过程中走深走实,深入青浦、普陀等多区医疗机构专题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补齐新城医疗资源短板

  上海“五个新城”发展中,如何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升级服务?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日前率队前往青浦区实地调研。青浦地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多家优质医疗资源正陆续引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预计今年8月完成建设试运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新城院区预计今年底开工,上海市儿童医院长三角示范区医学中心项目也将落地。

  作为“落子”青浦区内的首个三甲医院,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500张床位设置将可满足示范区内居民基本就医需求。在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朱家角人民医院)内,互联网医院和云诊室覆盖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家村卫生室,实现了“全域、全程、全部”数据互联、服务对接和业务协同。

  调研中发现,优质医疗资源布局过程中,仍有短板亟待填补。青浦区卫生事业近年来步入快车道,但优质医疗资源偏少,供需不匹配矛盾较明显,高学历、高层次、高质量医疗人才占比不高,人才政策吸引力不大,这些成为制约区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突破瓶颈、解决问题,市卫健委、青浦区卫健委相关领导专家围桌而坐,谋划发展。青浦区卫健委主任饶斐文表示,梳理短板问题后,下阶段将重点推进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建设,加快推进朱家角人民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区中医医院迁建及创建三乙医院,深化以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为平台的新型分级诊疗建设。

  人才政策方面,青浦区还将在市卫健委指导下,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在居住、医疗、子女就学、职称申报、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服务保障,继续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做好高质量医疗发展的人才储备。

  让社区“兜底”居民健康

  上海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健康网底,疫情期间“兜底”市民基本求医问药,从发热门诊、哨点设置到小分子药物下沉社区,实践证明,只要有充足“武器”,社区同样能担重任。日前,市卫健委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来到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祥和服务站、长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调研基层卫生现状及发展所需。

  在祥和卫生服务站,陆氏针灸、功法训练等中医特色治未病服务深受居民青睐;在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服务令人眼前一亮,卒中等患者家属交口称赞。普陀区卫健委党委书记邓海巨介绍,目前全区形成两个紧密的上下医联体,实现心电、影像等数据联通,为基层赋能,也极大便捷了辖区居民。

  新一轮建设中,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标为建设成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上海还将逐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率,目标至2025年达常住人口的45%。

  上海医疗布局需要“顶天、强腰、立地”。闻大翔在调研中表示,三级医院立足亚洲医学中心,以聚焦疑难杂症、聚焦前沿技术、聚焦科技创新“顶天”,“立地”是升级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强腰”则是做强区域性医疗中心,覆盖区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让百姓“用脚投票”选择社区首诊,还要赋予社区更多政策。调研中获悉,目前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配备的药品约为500—600种,延伸处方药品约为300—400种,基本可以满足居民需求。

  不过,针对居民反映部分药物社区配不到,专题调研提出:社区针对居民反映最多的药物目录,应适当适时调节,以此满足社区就医真正需求。此外,包括逐步推广外科清创缝合小手术在社区的应用,下一步建议与医联体内上级医院联动,让更多适宜技术落地社区,助力社区提升能级,留住居民。

  社区调研还提及:怎样让家庭医生保有工作积极性,把人才留在社区,值得探索。在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家庭医生是不少医学生的毕业选择,上海如何形成这样的良好氛围?除了提升签约服务费,改善家庭医生待遇外,持续不断继续教育、搭建平台“升级”内功,吸引年轻有为的家庭医生投身社区事业同样必不可少。

  据悉,市卫健委推进主题教育过程中,也走访了同仁医院、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针对加强临床研究体系建设推进医学科技创新、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基于区块链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跨域安全共享应用等多个课题开展专题调研,找寻科学答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8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