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风劲潮涌奋楫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长三角地区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江奔流,以万里积蓄之力,在东海之滨孕育一片发展热土。
“四叶草”迎风绽放,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里争分夺秒,数字西湖一键导游,巢湖之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等高精尖技术让人目不暇接……
长三角,35.8万平方公里,不到国土面积的4%,创造着中国近1/4的经济总量,超过1/3的进出口总额。
长三角,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奋力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新图景正加速绘就。
踏上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感受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聆听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强音。
贯彻新理念,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清晨的义乌西站,一声汽笛鸣响,满载小商品的“义新欧”班列启程前往西班牙马德里,开启中国小商品“卖全球”的新旅程。市中心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内,7.5万家商铺笑迎八方来客。
曾经,“鸡毛换糖”起步,义乌小商品逐步走向世界;今天的义乌小商品,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越卖越红火。
47个行业商会、1.5万余名设计师助力创新研发,布局185个海外仓,7.5万个商铺同步上云,在便利通关等多个领域出台改革措施100多项……今年一季度,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1184.4亿元,同比增长11.4%,“世界超市”喜迎开局之年开门红。
小商品折射大活力。今年以来,作为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的长三角地区经济承压前行,“底盘”稳固,亮点纷呈,彰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韧性与底气。
蓬勃发展的经济、水韵灵动的画卷、书香浸润的文化、温暖富足的生活……5月20日,《水韵江苏2023》宣传片亮相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一批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成功签约。一手补足短板,一手锻造长板,江苏聚链成群,奋力筑起高质量发展的“高原”。
403秒!位于安徽合肥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取得重大成果,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时间刷新世界纪录。以可控核聚变阶段性成果为代表,安徽省大科学装置持续发力,催生了一系列尖端科技成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上海,第四届“五五购物节”启动首月线下消费日均近80亿元,而线上举办的“2023上海双品网购节暨数字生活节”实现网络零售649亿元,高质量发展扮靓高品质生活。
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今年一季度,沪苏浙皖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逼近7万亿元大关,GDP增速均保持稳定增长,呈现出经济持续复苏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记者沿着一条高速公路,探寻这里的发展密码。
松江区,曾经是上海的农业区、传统制造业区。2016年初,松江区对G60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布局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谋求转型发展,必须向规划要品质、向存量要空间、向科创要动力、向质量要效益。
贯彻新发展理念,松江区将上千亩房地产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沿G60高速公路前瞻布局,锐意推动长三角地区分工协作,把产业链规模做大,G60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创走廊”。
历经两次扩容,如今的G60科创走廊已纳入合肥、芜湖、宣城、湖州、苏州、嘉兴、杭州、金华8座长三角城市,九城贡献了全国1/15的GDP,松江变身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地、科创策源地。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芜湖市科技局局长曹洁说。
“向创新要动力,向质量要效益。”行走长三角,听到最多的,是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理解,看到最多的,是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
从上世纪80年代的饭菜票,到90年代各式手提袋、台挂历,“印刷城”温州龙港闻名全国。然而传统产业的同质竞争,让这里的发展日渐乏力。
“传统产业不是不可以发展,关键是怎么实现高质量发展,没有科技赋能的印刷只能算是粗加工。”龙港市印刷包装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梁孝克感慨。
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平面印刷图案在电子屏幕上栩栩如生,还能与人互动;借助NFC(近场通信)技术,手机与名片轻轻一碰,信息即被传输至通讯录……转型升级迈大步,龙港全市印刷产业去年科研投入比前年增长44%。
“以创新论英雄”“以亩产论英雄”“以碳均论英雄”……在长三角,许多地方正以新的考核机制开路,用市场力量倒逼,退出低端无效产能,扩大中高端有效供给,推动经济结构实现整体升级。
构建新格局,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中国自力更生路上的‘里程碑’!” 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这背后是对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实力的检验。
“公司圆满完成两万余个零部件的力学性能检验。”说到参与C919试飞取证的检验工作,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强满脸自豪。
C919总装所需约10%的零部件、50%的铝材和50%的复合材料结构件是“镇江制造”;航空工业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为飞机雷达罩进行雷电防护试验;浙江西子势必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提供空气冲压涡轮发电机舱门……上海、合肥、杭州、苏州、镇江等长三角城市加快自主创新、强链补链,共圆中国人的“大飞机梦”。
“长三角区域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激励长三角地区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埋头苦干,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长三角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安徽合肥高新区,远近闻名的“量子大道”,是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首台光量子计算机的诞生地。
走进国盾量子科技园,合肥量子城域网总控制中心大屏上,8个核心网站点、159个接入网站点辐射的光波,织就一张覆盖合肥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成为国盾量子坚持自主可控、壮大产业生态的缩影。
去年8月,中国规模最大的量子城域网——合肥量子城域网正式开通。“量子通信产业转化成熟、规模化应用很广,合肥量子城域网已链接超90项业务。”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谷风波告诉记者,量子通信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国盾量子从最初只有十几个人的创业团队到成功上市,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同样在合肥,新型显示产业“从无到有”,打破“缺屏之痛”。京东方累计投资超10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2.5万个,带动100多家配套企业来当地发展,合肥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显示屏基地之一。
上海是开放前沿、创新高地,江苏实体经济强劲,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安徽拥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厚积薄发的科技资源……三省一市,单拎出来一个,都是响当当的角色。今天,伴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四地携手前行、一体化发展,为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打牢坚实基础。
这是高级工程师朱向莹的一天:7点,上海浦东家中早餐;8点,在浦东张江产业园恒驭生物研发中心讨论研发项目进展;14点,在嘉善经开区的恒驭生物检测中心二期办公;19点,回到浦东家中。
作为复旦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朱向莹所创立的恒驭生物已成为全球生命医疗创新企业赛道中的黑马,为何要选择两地发展?
“浦东公司主攻研发和销售,嘉善公司主要负责产业化,能够充分满足公司各方面发展需求。”朱向莹举例说,凭借嘉善为企业提供的创新券,公司两年内分别向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购买了超过百万元的研发服务,极大推动了企业加速创新发展。
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共同筹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加强数字经济跨区域合作、同步举办“五五购物节”活动……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共同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沪苏浙皖携手奋进迈向未来。
打造新高地,在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虹桥,上海人耳熟能详的交通枢纽,而今天的长三角人,更喜欢叫它“大虹桥”。
总面积7000平方公里、覆盖长三角14个区县……2021年2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获批,擘画出“一核两带”的发展蓝图,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从上海的虹桥到长三角的虹桥,三省一市通力协作,共建开放的“大虹桥”: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加快打造区域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苏州打造“北向拓展带”,嘉兴加速构筑“金南翼”,合肥打造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国际化、世界级,是长三角的鲜明气质。展开地图就会发现,作为横贯东西、畅通南北、连接陆海的重要枢纽,长三角是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大枢纽联通全球,46个开放口岸星罗棋布,开放“家底”相当殷实。
“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重大使命。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三省一市奋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对接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规则,放大改革创新叠加效应,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营造市场统一开放、规则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发展环境,构建互惠互利、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开放发展新体制。
“6+365天”,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品汇)的直播间里,琳琅满目的进博会“网红”产品与市民“零距离”。
“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放大。”上海虹桥国际进口商品展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军说,截至目前,虹桥品汇平台累计让7万多款展品变商品,在全国开设了21家分中心,2022年平台交易额近120亿元。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一路走来,长三角始终保持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从土地摘牌到正式开工,仅用一周;从签约到产品下线,仅用5个月,这是信义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在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感受到的发展加速度。
“拿地即开工”,申请材料精简72%,得益于“分段施工许可+承诺制+容缺受理”审批新模式,短短一年间,信义集团已接连在芜湖投资智能装备、光伏、设备出口等各类项目6个,总投资达100亿元。
从2013年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开启“破冰之旅”,到2020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长三角地区已实现自贸试验区全覆盖。坚持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长三角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
“2019年至2022年共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12项,复制推广38项,着力推进重点项目108个,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天蓝海阔、百舸争流,上海洋山港的四期码头,无人驾驶搬运车来回穿梭,将集装箱送到堆场指定位置,可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
洋山港四期,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应运而生,又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中发展壮大。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试验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洋山港吞吐量连年创新高,国际中转与水水中转比例持续增长,国际枢纽港地位逐渐确立。
“洋山港是临港新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要对标世界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利用临港新片区的设立和政策制度创新,努力服务好新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海铁联运、铁水联运,如今,越来越多人流物流从长江经济带汇聚长三角,又从这里联通“一带一路”。在洋山港,近百条国际航线互连互通,见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巨轮巍然前行。
“从长三角出发,辐射全国,对接世界”“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放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大格局”……行走长三角,时时刻刻感受着高质量发展的大胸怀、大手笔、大气魄。
海纳百川,聚势向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立潮头、披襟向洋的长三角,正在新征程上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方敏、白光迪、窦皓、田先进、欧阳洁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 2023年06月15日 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