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江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6月27日,“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首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和无锡市、南通市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2022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700亿元,对全国的贡献接近12%;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8.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具体体现在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取得明显突破、区域创新高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创造环境持续优化五个方面。

  下一步,江苏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紧扣“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总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总目标、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总蓝图,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使命,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力争到2025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0%。

  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平台建设。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江苏省产业急迫需要出发,构建以实验室为引领、技术创新中心为骨干、重大科研设施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工作上抓好三个高:高水平建设实验室。全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打造具有突出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材料创新高地;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加快实施国家6G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基地);面向深地、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领域,及早研究布局省实验室。高标准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国家生物药、第三代半导体、EDA技术创新中心加强细胞与基因治疗、车规级芯片、EDA底座共性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布局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沿海可再生能源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积极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质量建设重大科研设施。预研建设苏州材料科学综合研究设施、极地与极端环境模拟实验设施等,对24家通过重组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予以专项支持,加快构筑40家左右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方阵,组建江苏省实验室联盟,努力形成建制化的科技攻关能力。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集聚力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做到三个强化:强化前瞻部署。推进实施数字经济科技攻关专项行动,围绕量子计算、6G移动通信、脑机接口等新兴方向,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围绕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等重点领域,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强化瓶颈突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集成攻关先进材料、生物医药、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关键技术,以重大战略产品突破带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主攻智能EDA设计、芯粒封装等技术难题,力争在部分关键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强化协同攻关。部省联动实施“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科技专项,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地江苏。深化重大科技任务“揭榜挂帅”“赛马”等新模式,遴选支持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探索实行“里程碑”考核制度,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加速重大成果产出。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编制出台基础研究三年行动方案,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做到四个突出:突出原创突破。深入实施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一批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探索5-10年的长周期资助模式,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突出应用导向。探索建立省地、省企等共同出资支持基础研究的新机制,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争取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聚全国优势力量解决江苏省发展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出基地建设。在基础研究优势突出的高校院所、科技平台开展试点,充分赋予改革探索空间,给予长期稳定和集中支持。在物理、数学等领域布局建设基础科学中心,力争更多国家级研究中心落户江苏。突出人才支撑。实施基础研究队伍提优计划,鼓励年轻科学家承担重大基础研究任务,每年支持10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潜心基础研究,鼓励科研人员挑战科学最前沿、勇闯科研“无人区”。

  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着力做优标杆。实施新一轮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加强对16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的集成支持,培育若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开展第二批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推进领军企业或领衔机构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着力做优集群。按照国家部署,制订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动高企“应认尽认”、政策红利“应享尽享”。大幅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确保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保持全国首位。着力做优环境。加快推进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创新激励政策,争取2023年企业科技税收减免额达1300亿元左右。组织开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专项对接会,力争2023年底“苏科贷”金额累计超800亿元、金融专项授信达1000亿元。

  更大力度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周期高质量贯通。重点是三个畅通:畅通与大院大所大学的合作。制定江苏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三年行动计划,举办“第二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建好用好“科技副总”“技术经理人”等专业队伍,力争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000亿元。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做实做优做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鼓励高校院所联合骨干企业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成果熟化(转化)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省产研院率先构建“概念验证+拨投结合+基金支持”的前沿技术产业化全链条支持机制,让“科技之花”多结“产业之果”。畅通释放人才“第一动力”的潜能。引进和培养顶尖科学家,实行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不同类型科研活动规律相适应的分类评价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组织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省“外专百人计划”等人才专项项目,持续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提升开放协同创新水平。发挥科技大省、开放大省优势,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做到三个深化:深化巩固对外科技合作机制。聚焦绿色低碳、生命科学、数字经济等领域,联合以色列、芬兰、挪威、捷克、新加坡、奥地利等创新型国家共同出资实施一批产业技术研发合作项目,不断拓展全球产业创新合作伙伴关系网络。深化推进重大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总部基地建设,加快形成相应国际化环境和实施条件。推动中以常州创新园在体制机制改革、政策试点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开放创新生态示范园区。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实施“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专项,在高效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精心组织一批“小而美”的科技民生项目。打响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合作交流大会品牌,着力推动先进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把江苏省科技队伍中蕴藏的最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重点任务概括为“2111”:制定两个清单。对标对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印发省科改攻坚重点任务清单和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清单,以关键点的突破引领改革向纵深推进。形成一个指引。研究制订《江苏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指引》,在完善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机制、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定价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等方面加强改革探索。起草一个条例。更大力度发挥省产研院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示范带动作用,启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条例(草案)》立法起草工作,加快“科创+产业+产品”融合发展。改革一项制度。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精神,深化省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优化现有奖种结构,优化提名评审组织机制,激励科研人员求真务实、潜心研究,勇攀科技高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1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