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魏 静 □ 黄 蕾 史 静)日前,记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江苏电力”)获悉,江苏省5月全社会用电量6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月度用电量从2018年5月的3.2亿千瓦时增长至2023年5月的6.4亿千瓦时,在近五年时间内实现翻一番,这些数字折射出江苏农、牧、渔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夏时节,麦田流“金”。截至目前,江苏省夏粮已基本收获结束,省农业农村厅表示,今年全省夏粮预计收获面积3710万亩、同比增3.9万亩。与之相对应的是,5月份江苏全省第一产业用电量为6.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其中农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9%,畜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3%,渔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8%。
江苏是鱼米之乡、农业大省。近年来,江苏按照建设农业强国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全产业用电数据来看,2018年以来,江苏省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量年均分别增长14.8%、3.8%、10.9%、 3.1%。
从近五年5月的用电增速来看,第二产业、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在部分月份出现负值,而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却一直保持在7.9%以上的正增长区间,年均增速在各产业中排名第一。
“江苏的第一产业用电量虽然相对较小,但由于近年来大力推行农村电气化改造,促进了全省第一产业用电量持续快速增长,这也反映出江苏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成效。”国网江苏经研院规划发展中心主任谢珍建告诉记者,从地区用电量来看,5月份,淮安地区的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为20.2%,盐城地区的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为18.7%,分别较两市全社会用电增速高10.9和2.3个百分点。“5月份淮安地区农副产品市场需求保持旺盛,而盐城地区畜牧业、渔业用电同比增加较多,带动了两个地区第一产业用电量的快速增长。”谢珍建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有了可靠充足的电能,产业振兴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以乡村电气化为抓手,高质量推进农配网建设,在全国率先全面消除“低电压”“卡脖子”现象,截至目前,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5.83千伏安,农村地区10千伏配电线路平均供电半径缩短至4.7公里,农村供电可靠率位居全国前列。
走进淮安涟水红窑镇春竺芦笋种植基地,破土而出的芦笋翠嫩欲滴,工人们将新采摘的芦笋搬运至移动冷库车内,再运送至车间进行处理封装,储存在冷库中,集中销售全国各地。
“供电公司协助我们开展电气化种植示范大棚建设,推行反季节种植,同时,移动冷库车也有利于新采摘的芦笋及时保鲜,解决了‘田头热’的问题。”该基地负责人郑标向记者说道。作为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淮安主导产业之一。
不仅如此,江苏各地在科技兴农、智慧农业产业链的打造上开展了一系列尝试。在江苏宿迁形成了以京东智慧农业产业园、田洼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首的科技种植项目基地,2022年该市农业产业群链综合产值达840亿元,同比增长12%。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质量,国网江苏电力全面开展“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建设,促请2个地市和25个县区政府发文建立政企联动的农村用电管理机制,实现200千瓦及以下农村小微企业“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全覆盖,有力支撑乡村产业发展。
此外,5月,江苏第二产业用电量为45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第三产业用电量为9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8%。在制造业的31个细分行业中,支撑电量增长的有29个行业,前三位分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和纺织业,用电增速分别为25.4%、119.9%和6.5%,分别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1、1.1和0.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