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江苏灌南:“90后”村书记深耕偏僻乡村 黄土地绘就青春华章

  正值小龙虾热销的季节,每天凌晨一两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苏口村的村民们就头顶矿灯,到虾塘里起捕龙虾了。清凌凌的虾塘里,一层厚实的水草中间,一条条长长的地笼,静静地躺在水底,在笼子的末端,一只只红彤彤的小龙虾张牙舞爪,伴随着一阵阵虾尾拍打水花的声音,不大一会儿,椭圆形的大塑料桶里就装满了龙虾。

村民在夜色里起捕龙虾

  到了凌晨三点,塘口就开始热闹起来。村支部书记宋冬冬带着大家在这里称重、收款,忙得“不亦乐乎”。这里的小龙虾在无锡、苏州、南京、杭州等多地都十分畅销。通过冷链物流,凌晨出货的小龙虾,当天晚上就能出现在食客的餐桌上。

  “200多亩的虾塘,现在每天上市的龙虾有4000斤左右,端午节之前每天能起捕6000斤左右。”宋冬冬告诉记者,“今年的小龙虾行情不太好,批发价比去年要低不少,七八钱的龙虾,去年批发价每斤26元左右,今年只有15元,但就是今年这么低的价格,还是能实现收入翻番。”

村民们将捕获的小龙虾倒进称重箱里

  “一般的虾塘能长到300斤就算是高产了,去年我们将塘口进行了改造,今年亩产可以达到370斤左右。”宋冬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稻虾共养模式下,每年能收一季稻、两季虾。从亩均看,至少能产500公斤水稻和150公斤龙虾,毛收入6000多元,刨去各项成本,预计纯收入也有近4000元。现在的“一田两用”模式,让这里的村民多赚了不少钱。

  2020年年初,宋冬冬响应党组织号召,回到家乡苏口村当起了“村支书”。回村之后,为了尽快找准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宋冬冬每天到田间地头、老百姓家里聊家常,快速熟悉村里情况。

  苏口村地处新安镇东北部,位置偏僻,但是因为紧靠义泽河,所以水资源很丰富,农业以稻麦两季为主,排灌设施齐全。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水产养殖优势,当地一些村民有散养小龙虾的习惯,但是一直以来效益并不理想。通过征求意见,宋冬冬决定发展稻虾混养。为了找到痛点和堵点,宋冬冬带着村干部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安徽20多处稻虾种殖基地。通过与种养企业、种养大户、专家、技术人员交流,宋冬冬逐渐认识到,只有打破原有的分散种养模式,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路子,龙虾的产量才能更稳定,养殖户的综合收益才能更高。

  2021年,在新安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宋冬冬在村里大力推广稻鱼虾混合养殖,靠着不断摸索改进,当年小龙虾和鳜鱼就喜获丰收,同时大米也供不应求,一度卖到断货。

看着一桶桶的龙虾,大家开心得合不拢嘴

  第二年,尝到甜头的宋冬冬迅速扩大稻虾混养面积。目前,苏口村稻鱼虾养殖面积约为1200亩,每亩每年净产值6000元左右,为同期稻麦净产值近6倍。同时,土地流转惠及400户农户,每亩每年1000元的流转租金,更是吸纳了周边大量村民就业,每人每天收入150元,为村民长效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

  为了全面盘活土地资源,做好“土地文章”,2021年年底,宋冬冬还带领村支两委成员赴河南、宿迁以及灌云等多个周边地区学习豆丹养殖技术,率先规划豆丹养殖试验田。2022年3月试行养殖,6月试验成功,共推广旱田豆丹养殖200余亩,带动劳动力80余人,每亩每年净产值12500元,土地收入一下子翻了近10倍。

2022年,宋冬冬(左)的豆丹养殖试验田喜获丰收

  “还是青年人有闯劲啊,没想到我们这土疙瘩里还能有这么高的收益,真是多亏了宋书记啊,现在感觉生活特别有奔头!”苏口村村民宋雅全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他和老伴都在这边打工,还能腾出时间来照顾孙子孙女。

  “宋书记真不赖啊,来这一年多,谁家门朝哪,谁家老人有什么病,谁家孩子该上学、到结婚年龄了......这些大事小情他都清楚,谁家有事他总是能及时赶到,有宋书记这样的好书记,真是我们这些老百姓的福气啊!”一提到宋冬冬,60多岁的村民徐金林总是竖起大拇指。

  “为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培养更多的“种养大户”,发展种养业,带动百姓增收致富。”面对记者,宋冬冬信心满怀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他介绍,苏口村还将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争取让更多村民得到实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起捕的小龙虾迅速被各地赶来的虾贩抢购一空

  “今天一共卖了六万两千多块。”初升的太阳照射在宋冬冬黝黑的脸庞上,额头的汗珠折射得晶亮,忙完了的村民们在凉棚下开始吃饭,大家在一起说笑着,盘点着今天的收入,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孙荪 李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0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