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高淳秧歌》入围第十六届山花奖提名

  近日,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民歌)初评入选节目名单公布,改编自高淳民歌,融合多种旋律,表现劳作风尚的《高淳秧歌》代表江苏地区入选该奖。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此次赛事中江苏省代表唯有《高淳秧歌》入选。作品根据高淳民歌《五月栽秧》改编,以男女舞蹈、歌唱为主,采用高淳当地方言,通过节奏、旋律与肢体的变幻,先从缓慢、悠扬、平静渐转为富有节奏,表现高淳地区劳动人民从早晨清醒到劳作插秧、田园牧歌之景,展现了高淳鲜明的人文风俗、浓厚的地方特色,饱含深厚、淳朴的劳作之情。

  高淳区音乐舞蹈家协会秘书长杨国平介绍该曲融入多种曲调、旋律,以劳动号子为主,具有欢快、铿锵有力的节奏,“歌曲主要表现劳作,尤其是后半部分,让人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村村栽秧忙又忙,十八个哥哥来挑秧……”在70年代,原曲《五月栽秧》由著名青年歌唱家管惟俊演唱而火遍大江南北,而高淳民歌最早可以追溯至宋代。《高淳秧歌》能够成功入围本届山花奖依托着高淳民歌悠久的历史与创作团队的不懈努力。

  2016年,创作团队开始进行酝酿、构思、实地考察和创作,于2018年首次创作成型,一经推出便受到民众广泛认可,当年获得了南京市委宣传部重点资助文艺项目。此后,创作团队在周边友好兄弟城乡进行当地巡演,每一次都进行适当修改,不断聆听外界同行、专业老师、专业评审与观众的意见,进行了不断地打磨,获得了多项奖项。

  “我们创作这个歌曲,去到了‘田头’看农民插秧,听农民唱的号子,根据我们的理解,请了专业老师进行编排,经过不断打磨、演练,才成就了今天这部作品。”据负责人介绍,该曲每年至少实地表演十次,每一次都在进行修改,版本无数。

  现如今,高淳民歌已成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高淳秧歌》也将由音协专家继续推敲加工,参与山花奖终审评比。据了解,高淳区将以此为契机加大挖掘、整理与积累高淳民间文化,推动非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讲述好本土故事、传播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李晓昂 张铭明)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4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