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上海书城焕新回归,福州路上文化地标翻开新一页

  1998年12月30日,位于福州路465号的上海书城与“第二届上海书市”同时拉开帷幕,开启图书零售业的“大书城”时代,在一代代上海乃至全国读者的记忆中留下浓浓书香。历经1年10个月重装,10月28日,焕然一新的上海书城与读者如约相见。9时30分,当外立面垂挂的帷幕缓缓拉开,露出金灿灿的“上海书城”四个大字,福州路上这座文化地标翻开新的一页。不少市民读者早早来到现场,隔着马路张望,迎接书香殿堂的归来。

  属于市民读者的文化新地标

  坐着电梯层层向上,作家孙甘露想到法国诗人马拉美的一句话“世界的存在就是为了成为一本书”,在他眼中,焕新归来的上海书城是一个象征,仿佛可以包容整个宇宙,“上海书展、上海图书馆东馆、重装开业的上海书城,上海真正成了一个阅读之城,四季轮换,阅读永不停息。”

  实体书店是城市文化空间中的重要场域、城市生活的文化精神地标,也是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发展过程中对外传播的形象展示。回归后的上海书城不仅有崭新的外观和丰富的功能,更被赋予文化业态的迭代创新升级,积极尝试不同媒介的文化内容呈现。与此同时,按照碳中和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的上海书城,还是上海市首个获得碳中和铂金级标准的更新改造项目,改造后的上海书城综合能耗强度比改造前降低了约40%,每年折算减少碳排放约4480吨,成为上海传播绿色低碳理念的文化新地标。

  这座文化新地标是属于市民读者的——为书城揭幕按下按钮的9岁小读者杨桃走进一楼红色“书山”,想起这里是自己参加过好几场阅读活动的地方,“现在的书城有更多更好看的绘本,还有小剧场、美术馆,我很喜欢”。

  家住宝山通河的67岁读者李立华拖着行李箱直奔六楼,“我喜欢城市建筑、艺术类的书,工作人员指点我到这一层”。2021年书城暂别前的最后一个营业日,李立华一直待到大门关上,店堂里灯光熄灭,“对书城有感情,不知来过多少次,我对城市主题感兴趣就是从书城买书开始的。新书城的空间更开阔,书架立体感强,就像在上海的马路上散步,两边是书的建筑。”

  “我们用书架打造垂直的城市,把城市公共空间的多种功能组合在一起。”设计师俞挺这样阐释书城改造的设计理念,从一楼“书山”到二楼、三楼的“广场”、四楼、五楼的“礼堂”、六楼、七楼的“剧院”,自然光线可以从七楼天窗透过三个中庭的玻璃地板照耀到一楼“书山”,“书城是上海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文化地标,也是这座城市的缩影。沐浴在阳光里的城市,是温暖的、欢迎所有人的。”

  为读者提供多彩的文化体验

  全新亮相当天,上海书城发布“新华悦读”品牌,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与作家孙甘露、李西闽、殷健灵受聘成为首批文化顾问。

  银发读者、带着孩子的家庭、结伴而来的年轻人流连于书架之间,“城”里“城”外,人与书的相遇、人与人的相遇,成为流动的风景线。读小学三年级的张思源在翻书,一旁陪伴的爷爷笑道:“听说要去新开的书城,孩子和平时上学起得一样早。”读者施老伯向记者介绍自己的“选书经”,“要翻开看目录页才知道这本书重印了几次,印得多的大概率是好书,线上购书没办法做到。”

  上海书城焕新归来之日也是上海报业集团成立10周年之际。近年来,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新华传媒将书店网点布局置于城市更新的高度进行规划,织就“5+5+N”书店布局蓝图,打造中心城区五大书城、五个新城五大“江南书局”和一批特色书店、社区书店。目前已完成“市中心”书城福州路店、“东”书城浦东九六广场店、“北”书城杨浦五角场店和奉贤新城的“江南书局·书的庭院”,嘉定新城“江南书局·疁城之瞳”即将开业;1925书局、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逆光226、南村映雪等特色书店受到市民欢迎,还有以升级社区书店服务能级为目标的234家“新华书店·城市书房”,打通“阅读的最后一公里”。

  “期待全新亮相的‘上海书城’通过文化社交与全民阅读的互动,为读者提供多彩的文化体验和交流空间,成就越来越丰富的阅读新风尚。”正如上海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社长陈启伟向读者表示的,“这是书店的优势,也是书店有理由存在下去的价值所在。”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9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