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造船大省,浙江有没有份?

  全球贸易疲软,造船业却逆势上扬。

  前三季度,浙江省造船完工率、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增长33%、110%和73.5%,创下近年来最好成绩,增速领跑全国。历经多年寒冬,浙江船舶业终于迎来强势复苏。

  造船业零部件多、供应链长、产业关联度高,是“经济的风向标”之一。对此,浙江将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作为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之一纳入“415X”体系,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海洋产业向中高端攀升。

  在新一轮市场周期中,浙江造船业准备好了吗?近日,潮新闻记者采访了一些船企、船协、智库、部门,从中窥见答案一二。

  新一轮上升周期

  4.2亿、0.7亿、10亿,这是近三年来浙江船舶行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受世界经济和疫情反复影响,数值起伏不定。

  “今年前三季度,利润值已达到20亿元,复苏势头强劲,浙江造船业彻底迈上了新一轮上升周期。”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立新说。

  这种喜悦,更多来自市场微观主体。

  近日,在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加工车间,为世界知名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建造的两艘11500箱液化天然气双燃料集装箱船顺利点火开工。当前,该公司手持订单59艘,总价值超过54亿美元,订单排至2027年。

  在三门健跳港区,台州枫叶船业有限公司一条载重8.2万吨的散货船离港下水,准备交付给境外的船东,这是台州出口的载重量最大的散货船。今年以来,台州出口各类船舶整船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2.6倍之多。

  对于这些现象,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所高级工程师毛翰宣有过一番研究。他认为,在船舶行业周期的底部通常伴随着船队拆解量、撤单量双双增加特征,而在行业景气开始上行时,则呈现拆解量及撤单量双低的特征。

  根据数据研究表明,上一轮全国船舶行业周期从2003年开始到2008年结束,此后进入漫长的下行周期,目前中国船舶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已回升至正常水平,手持订单充足,生产任务饱满,行业步入新周期。

  “拐点已到,机遇就在眼前。”毛翰宣说。

  那么,全球贸易增长乏力,造船业为何复苏态势显著?

  一方面,全球船舶出现老龄化,一般25—30年需要更替,而上一轮船舶交付高峰出现在2002年之后。这意味着,新一轮替换周期拉开帷幕。同时,国际海事组织对碳排放等进行强制要求,加快催生大量船型绿色化和大型化的迭代需求。

  另一方面,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将海洋经济作为发展的新增长点,虽然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但市场预期仍在,增加了对船舶的需求,释放出经济恢复的信号。

  此外,还有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低位,韩国日本订单转移等因素。

  小楼一夜听春雨,浙江船企已经盼了很久。

  聊起当年的“高光时刻”,很多画面仿佛就在眼前。陈立新告诉涌金君,2011年,浙江船舶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造船完工量超千万载重吨,排在全国第三位,这是浙江造船业的巅峰。

  之后,航运业陷入低谷,一股海外刮起的寒流席卷全国,开工不足、企业破产、老板跑路等事件频发,浙江近8成船厂停产,超千家中小造船企业破产整合。有一种自嘲的说法:造船造成船东,一时成为公众话柄。

  如今终于触底反弹。“熬了这么多年,机会终于等到了。”一家船厂负责人感叹道。

  对标先进学经验

  当前,中国造船业蓬勃发展,造船完工率、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项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机会是均等的,就看谁能率先一步,很多造船大省提前行动起来——

  头号造船大省江苏,支持南通、泰州、扬州建成世界级先进船舶装备产业集群;摘下“三大明珠”的上海,目标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新高地;老工业基地辽宁,要成为全国领先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基地;海洋经济大省山东,要打造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世界级、新高地、全球领先……诸多关键词彰显了各地的底气,以及在这一轮上升周期中的雄心。

  再来看浙江。去年,浙江省政府印发了《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导意见》,重点培育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包括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

  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高级顾问方新康认为,相比其他产业,浙江造船业现有产值并不高,只有当年巅峰时的三分之一,与江苏上海差距也不小,但依然列入培育名单,足以说明其重要性,对于重现昔日辉煌的信心。

  对标先进,浙江可以学什么?

  “江苏的顶层设计,上海的微笑曲线两端,山东的产业协同……造船大省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浙江去学,这些短板需要补补齐。”方新康说。

  通过梳理苏沪鲁船舶工业做法,潮新闻记者发现了不少门道——

  江苏,跨区域布局“集群—基地—集聚区”共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度重视“顶层设计-政策体系”精准落实,尤其是启东、泰州、扬州三地发展不同船舶产品,避免同质竞争;

  上海,以自主设计和系统配套为重点,推动船舶行业向高端设计前端和制造服务后端双向延伸,尤其是采取“公司+联盟+基金”的运作模式,实现“技术创新—转移扩散—产业应用”全过程,孵化出特种船舶、船舶动力等王牌产品;

  山东,加快船舶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助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尤其是青岛北海造船、中集来福士等“链主”企业带动一批省内“专精特新”企业入链共同发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毛翰宣认为,浙江船舶工业要向高端船舶工业创新升级,应正视问题、借鉴经验、瞄准风口,尤其要健全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大省级层面统筹支撑。

  在采访中,产能置换,是当前很多船企的呼声。毛翰宣建议,浙江要充分借鉴其他省份经验,加快研究明确全省统一的船舶产能置换比例,优先将船舶工业发展慢、项目少、闲置多的地区富余产能指标,向船舶发展势头好、招引项目多,但产能已封顶的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转移。

  造船风口在哪里

  造船周期上行,市场风口在哪?

  1—9月,浙江船舶出口订单增势迅猛,船型结构发生变化,油船、气体船等数量猛增。过去2年,集装箱船市场的火爆行情有所回落,让散货船和油船的市场需求得到有效释放。

  船型迭代加快的背后,蕴藏着诸多机会。

  长宏国际准备建造的11500箱液化天然气双燃料集装箱船,就是一艘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舶,这需要企业沉淀技术,做好相应储备。

  一家舟山大型船厂负责人回忆说,2019年到全球修船巨头新加坡吉宝的修船厂参观时,车间里停的都是LNG船,这是他们一直梦寐以求的。

  当下,航运业正在寻找一条脱碳之路,以LNG船为代表的绿色船舶将引领这轮上升周期。

  “在绿色创新转型过程中,浙江尤其欠缺科研院所支撑。”毛翰宣举例说,上海拥有12家国家省部级船舶科研机构,浙江船舶科研机构数量仅4家,且尚缺乏领军型大型造船主体专业院所,产品从0到1的过程开发方面也尤显不足。

  当然,浙江也有独特优势。

  “相对于造船,浙江的修船可以说领先全球。”陈立新说,“世界修船看中国,中国修船看浙江”,浙江修船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重要的船舶修理维护基地之一,占全省船舶工业产值的比重逐年增长,行业地位与日俱增,占全国比重连续3年超35%。

  从今年浙江修船业务特征来看,呈现出这些特点:

  维修改装船型价值提升明显。舟山鑫亚首次承修“梦想号”大型豪华邮轮,历时近5个月顺利完工;舟山中远完成“中远盛世”5000车位汽车滚装船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加装,以及全球首例最大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的带气修理项目;

  脱硫改装迎来小高峰。上半年,省内主要骨干船舶修理企业累计完成脱硫塔改装近百座,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53%。浙能集团旗下浙能迈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累计完成船舶脱硫改造(新建)95套,超过2022年全年交付数量,创历史新高。

  浙江省经信厅高端装备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船舶修理改装一枝独秀,无疑是浙江最具竞争力的板块,如何变优势为胜势,这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黑暗已过,暖意渐显,浙江造船业蓄势待发。(潮新闻 记者 金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5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