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6日讯(记者 陈醉 纪驭亚 江南游报记者 陈冲)秋色斑斓的时节,第八届浙江书展来了。
11月3日至5日,本届书展在宁波举办。今年书展集聚全国36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超3万种出版物,规模和参展单位数量创历届之最。此外,新书发布数量、销售额、入场人次和阅读活动规模也创历届之最。书展现场近200种新书首发;现场和直播间图书销售码洋3100余万元;入场读者超10万人次,还有8万余名宁波市民在市内各分会场参与阅读活动,线上“云逛书展”人次超过千万。
组委会发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今年书展上首设的长三角联合馆贡献度颇高: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有82家图书出版社参展。仅上海各出版单位就带来1万余种精品图书,占书展展陈出版物的三分之一。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城市群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既需要经济产业的联动发展,也需要同读“一本书”,形成文化的共识。长三角联合馆里集中展示了长三角出版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搭建起长三角出版业互融互通的合作交流平台。它像一扇窗,浓缩了长三角城市群以“文化一体”为题交出的答卷。
透过浙江书展,人们看到,长三角“书香圈”正慢慢出圈、扩圈——
最全阵容 四地出版社竞显绝活
漫步长三角联合馆就能发现,沪苏浙皖四地出版社首次以“最全阵容”同台,82家出版单位亮出各自的拳头作品。
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展位上,一套“译文经典”很吸睛,作为该出版社开创于2009年的品牌书系,截至去年底已出版约146个品种作品,可以说久负盛名。上海教育出版社则带来新锐品牌“科学起跑线”,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小巨人原创”更是文学艺术矩阵中的人气王……作为上海书圈里响当当的出版品牌书系,它们在书展上一亮相,便受到热情追捧,展台前围满了逛展的读者。
据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秘书长刘瑞刚介绍,在长三角联合馆内,上海首设了20个出版品牌专架,集中展示上海在专业学术和市场竞争中已形成一定知名度的出版品牌,共计30余种。“目的是让更多小而美或细分赛道上的出版社,能‘走’上浙江书展的舞台,其中不少出版社还是首次参加浙江书展呢。”刘瑞刚说。
浙江书展至今已举办八届,上海出版业界几乎年年参展,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及旗下19家出版社就是浙江书展的常客。今年上海改变模式,以“品牌书系”参展,覆盖面一下子就扩大了。据统计,此次上海共有35家出版社参展,数量较往年翻倍,其中有13家来自高校出版系统,13家来自社科文系统的出版单位,带来的作品更加多元化。
在刘瑞刚看来,形式之变反映的是内核之变。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更强调文化融合融通下的高质量发展,这离不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长补短。长三角区域一直是全国出版业的实力担当,三省一市各有优势。将长三角作为一个整体谋求更大发展,就需更多地突破行政区划,共同开拓书香产业。
“这就不难理解,今年专设长三角联合馆,以及浙江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设立100余个分会场联动办展等一揽子新探索,其底层逻辑就是通过书展这一平台,推动长三角区域更多的文化交流与协作。”刘瑞刚说。
作为今年浙江书展的主办方之一——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副总编辑叶国斌谈到一个细节。读者在展馆里看到的每一本书,都不是随随便便摆放的,它经过选题策划、内容打磨和精细化操作。打造独属于长三角的文化风韵,才能最快击中读者。“而图书选题是个漫长的过程,各地出版社不仅各自做了很久准备,还需要三省一市的牵头单位定期坐下来,开展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
尤其书展上首次设立长三角地区好书联展,更是经过沪苏浙皖四地无数轮的讨论和筛选,从最新发布的四地好书中精选300种各类好书,推介给读者,希望这份书单能成为全民阅读的最强导读。
可以预见,未来,以长三角联合馆为起点,出版社之间有关主题出版、精品出版、市场出版、融合出版等方面的交流和碰撞将更多,一个“1+1+1+1>4”的长三角书香共同体,值得期待。
多维联动 助推文化一体化发展
11月3日的浙江书展开幕式上,又一事关长三角联动的信息发布——长三角城市图书馆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宁波图书馆发起,联合了沪苏浙皖首批7家公共图书馆共建共享。
图书馆是城市书香圈至关重要的阵地,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抢先迈开了合作步伐。当天,作为联盟成立后的第一次线下协作,7位馆长相聚宁波图书馆,为宁波筹建少儿馆出谋划策。“少儿馆细节很重要,比如馆内家具的棱角要磨圆、安全护栏起码1.2米以上”,“少儿馆忙闲不均是最大的问题,可错时晚上开放,白天作为幼儿园的校外课堂”……大家的经验和智慧在碰撞中进一步完善、提升。
“未来,我们将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模式共创、互联互通上持续探路, 让读者享受更多一体化红利。”联盟成员之一、上海浦东图书馆馆长曹忠分享了一组数据——“上海浦东图书馆每年平均有500余场少儿类阅读活动,但馆内活动运营经费只有25万元。”曹忠说,这也意味着,多半的活动需要依靠互换资源和联动共享完成,比如,他们正在做的长三角0岁到3岁婴幼儿阅读指导联盟,整合了长三角三省一市40多个图书馆和200多家机构的资源,幼儿阅读指导联盟每年互通有无的活动就有250余场。
再回头看今年的浙江书展,主、分会场的新书发布、名家讲座、文化论坛等阅读推广活动,累计已超过700余场,数量刷新纪录。像主会场上的《流金》新书发布会、《上下五千年》新时代版新书分享会、“回家的味道”——《江南烟火:有滋味的百年民间饮食》读者见面会等,就是由上海出版业界组织的……这折射出长三角灌溉多年的文化合作生态。
将时间线拉长,不难发现,长三角区域以书为媒推动文化一体化发展,已在多维度试水。
本届书展上,叶国斌提到了一套名为“江南研究书系”的大系书。这是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签约打造“长三角阅读圈”的六大合作项目之一。
“由我们每个地域出版社挖掘本地域特色文化,浙江有上山文化、良渚文化、宋韵文化等,上海有海派文化,按照商定的框架自行出版,统一挂上大系丛书的标识,目前这套丛书部分书籍已经出版。”在叶国斌眼中,通过“三省一市共出一套书”的模式,共同开发、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可为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这些,都很好地回答了“文化如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问题。比如,江南文化独特的“诗性审美”价值,代表了区域文化很高的审美和艺术水准,若以品质精美的江南诗性文化为战略资源,应用到新时代长三角高品质城市文化与文明建设中,对内,有助于提高市民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对外,可利用江南文化在全球文化体系中的良好口碑和艺术魅力,全面提升长三角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读屏时代
数据库需要共建共享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中,数字经济拓展的不仅仅是阅读边界,还有更广阔的融合舞台。
在今年的浙江书展上,多家出版社吆喝起电子阅读产品。像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整理出版的电子书《通鉴纪事本末》,就为出版社带来了近400万元营收,《人间清醒》有声书在喜马拉雅上的收听人数也达到近5000万,为出版社赚进100万元营收。
无独有偶。除了新出版的重磅书籍外,浙江大学出版社董事长褚超孚重点推荐起他们的数字产品——书递网。
书递网可以理解为出版图书的电子数据库,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起,联合了全国100多家出版社。“也就是说,我们每本出版的图书,都配上电子版,放到平台上,统一经营,打包卖给采购商。”褚超孚算了一笔账:浙江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超过1200册,若以此为标准估算,100家出版社联手,手上的数据库体量就非常可观了,也更有议价权。
数字阅读已成趋势,在褚超孚看来,出版业界主动迎接这一浪潮要做两方面的工作,向内做好资源数字化工程,向外开拓“朋友圈”合纵连横。“数据时代,只有体量达到一定规模,价值才能成几何级增长。尤其是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趋势中,在电子化阅读资源合作共享的赛道上‘抢跑’,空间无限。”
书展上,央广云数浙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带来的全国首台立体阅读设备十分抢眼。该设备形状似一个巨大的落地屏,屏幕上显示着书名及封面,随便点开一本名为《皮影戏》非遗科普书籍,便可以用手操控书中的“皮影”动起来。央广云数产品经理王丁介绍:“让书‘动’起来的背后是央广云数和国家图书馆合作的立体阅读项目,目前已完成上万本立体书的制作和导入。”
“未来的数字阅读,数据库是核心竞争力,但是因为版 权等问题,重复建设、数据局限等依然是数字阅读存在的壁垒。”王丁说,无论是长三角书香圈的打造,还是全国范围内的各种联盟,抑或是像他们这样的数字阅读装备开发商,最期待的是能在数字领域更多地破壁。
在今年的书展上,我们也看到数字化催动更多元化的跨界阅读场景。
书展期间,宁波飞往北京大兴机场的中国东航MU5179航班成为全国首趟数字阅读有声主题航班启航。在万米高空,乘务员向旅客提供有声阅读耳机,旅客在云端也能进入高品质的有声阅读世界。《向海而生:宁波1200年开放史》的作者龚晶晶也出现在航班上,和乘客进行一场特殊的“云端读书会”……目前,宁波已设立数字阅读驿站网点超300个,覆盖交通枢纽、社区、商圈、医疗机构、旅游景区、酒店民宿等人员密集场景。
长三角区域文化产业规模在全国约占三分之一的比重,无论形式还是体量,都是领跑者。要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就需要继续围绕“新”字做文章,推动文化、科技、产业的多方融合创新,以期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