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浙江为何建设公卫临床中心?聚焦这四个字

  11月初,浙江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浙大一院钱塘院区)正式开工建设。

  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浙江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将依托浙大一院主建主营。项目不仅具有国际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功能,同时满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防控的需求,将有效实现“平急结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对不少人而言,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一个颇为陌生的概念。记者梳理发现,其实早在2020年,浙江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已经提上日程;近几年,省市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在全国多地陆续启动,其功能定位,都紧扣“平战结合”四个字。

  两会上的热词,业内人士多年呼吁

  三年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让公共卫生这一颇为专业的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线;事实上,浙江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首次“公之于众”,也正是在2020年——

  2020年9月下旬,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浙江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对我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作出部署,其中提及“谋划建设浙江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一个月后,浙江召开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也再次披露了浙江将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计划。

  到了2023年年初,浙江将“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开工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列为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

  除了政府层面的“官宣”之外,不少医卫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在多方呼吁加急建设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必要性。

  2023年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浙大一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提出“建设‘浙江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落实国家卫健委提出建设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和重大疫情医疗应急队伍的必然要求。”

  他根据自己的一线经验,对中心的建设发表了见解:“中心要有前瞻性和超前性,不仅能满足普通的、一般的公共卫生事件,也能满足未来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处置,也要着眼于特别情况下的公共卫生事件救治。”

  两会期间,裘云庆还提交了《关于建设我省高水平重大疫情医疗应急队伍的建议》。就这份建议,省卫生健康委在“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绍34号建议的答复”中,公开回复了浙江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规划:

  项目选址于杭州市大江东仓北村地块;规划用地 455 亩,分两期实施;项目主要建设门诊部、急诊部、医技科室、住院部、保障系统、业务管理和院内生活等七项用房等,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床位1500张,设置公共卫生床位500张(均为独立ICU单元),综合诊疗床位1000张。

  放眼全国,从2020年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各级两会上的热词。

  比如,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曾建议规划建设“国家应急医学与战略储备中心”。根据我国人口分布特点,要应对10万人级别的全国性疫情暴发,可按人口在全国超大和特大城市分区规划约10家国家应急医学与战略储备中心,每个中心应具备3000~5000床的收治能力。平战结合的应急医学中心在疫情暴发短时间内,即可收治大量病例,为其他医院床位腾挪赢得时间,将疫情的损失降到最低。

  2020年宁波市两会期间,曾有过援鄂经历的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阮列敏表示:“可借鉴参考上海等地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的经验,建立宁波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心。”她建议,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心要远离人口密集区,但要交通方便,有完善的市政公共系统,还要适度考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时期紧急扩张用地的需要。床位的设置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

  “上海模式”受关注,被喻为安全堡垒

  对一座城市而言,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成后将发挥什么作用?或许可以从建于2004年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找到一些答案。

  近年来,启用于非典结束后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一直颇受关注,这个占地499.5亩的项目,曾是上海市政府的“一号工程”。资料显示,中心内设上海市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研究机构,同时与世界上主要的公共卫生科研机构保持广泛合作。

  新冠疫情期间,时任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这样定位中心“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上海公卫中心建设时曾预留了空间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现在是启动预案,进行应急。”

  不难看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不无关系,项目在各地的启动也是基于现实的考量。那么,公共卫生中心是专用于疫情防控,还是也承担其他社会功能?

  依然看最早试水的上海。曾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这样解读公卫中心的功能,上海公卫中心平时就是一家“传染病的综合医院”,也被称为“专科医院中的综合医院”。该医院设有40个临床学科和多种治疗手段、医疗设备。

  他形容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对上海来说是一个超大城市的生物安全堡垒。”

  不难看出,区别于普通公立医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强调的是“平战结合”。记者梳理发现,全国多地已经启动的各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规划中,都将这四个字列为关键词。

  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将按照标准的传染病医院来设计,平时作为综合性医院,一旦疫情发生,可整体或部分转为传染病医院。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则在呼吸楼前布局一片草坪,作为预留应急设施的建设用地,预埋管线,一旦出现重大疫情,能在短时间内新建轻型板房应急医疗设施。

  四川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总设置编制床位1000张,战时床位2000张,占地面积500亩,其中包括预留应急病区用地200亩。

  对“平”与“战”自如转换的诉求,亦是基于现实的难点。阮列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传染病专科病床不足,缺乏应急床位快速增加机制,传染病院区面积和床位比较有限,平时收治各类传染病人已经呈饱和状态,而且传染病院区位于市中心区域,周边居民众多,在面对突发传染病疫情时,床位难以临时增配。

  浙江各地已开工,瞄准科研目标

  记者梳理发现,在省级中心开工之前,浙江多地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都已完工或投入使用。

  早在2009年,杭州市公共卫生中心就已正式启用,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执法、医疗紧急救援、医学情报信息于一体;此外,今年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凤篁院区(嘉兴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已正式启用,并将在未来三年内启用二期工程;宁波市、湖州市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的主体结构也于近期分别结顶。

  记者梳理各地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规划发现,除了“平战结合”之外,这一项目尤其强调科研功能。

  早在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提出“鼓励地方探索建设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比如,在湖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规划中,明确建成后将补齐湖州市中心医院一期搬迁启用后存在的医疗科研、生命科创、教育教学、医防融合等短板,推动湖州乃至浙北地区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和科研能力全面提升。

  宁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也定位为当地“医学高峰”建设的关键构成。

  值得一提的是,将科研定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主基调,也与国家、省级层面强调的“打造研究型医院”的目标不谋而合。(潮新闻 记者 陈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2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