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徐州和宁波:唱好双城记 共融共建共享长三角

  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处于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交汇点,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犹如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浩渺的东海岸线上。

  徐州是长三角北翼的一个重要单元,如今已成为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首位度最高的城市,犹如一颗明珠,闪耀在淮海大地。

  乘着区域一体化的东风,连江通海的长三角,正以“抱团”之势,掀起新一轮合作高潮。

  11月12日,徐州与宁波再次“牵手”,聚焦在建项目和潜在合作,新老朋友深入交流、洽谈推进。去“浙”里,寻合作,徐州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宁波携手共赢、逐梦圆梦。

  共建互联互通

  在全国交通的“大棋盘”上,徐州和宁波同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如何放大枢纽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壮大枢纽经济?两座城市分别交出了优异“答卷”。

  “五省通衢达天下”,徐州的枢纽优势持续巩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徐州网络发达、内畅外联,已构建了公铁水空管“五通汇流”的立体交通体系,京沪铁路与陇海铁路十字相交、京沪高铁与陆桥通道双线飞架,环形高架路构建成型、“米”字型高铁网加快建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城市成功获批,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汇聚,枢纽优势加速转为竞争优势、发展胜势。

  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宁波港是我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凭借着港口优势,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今日的宁波港,已成为举世闻名的东方大港。

  宁波还拥有发达的高速公路网。从1996年杭甬高速公路开通,到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从甬台温铁路、杭甬高速到宁波—绍兴城际列车,宁波积极构筑交通一张网,为打造宁波都市圈“铺路”。

  铁路建设迎头赶上。通苏嘉甬铁路,全力谋划直连上海的沪甬跨海通道,实现宁波至上海核心区的直连直通,加快谋划甬台温福高铁,提升宁波在沿海高铁复合通道和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不断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加速沿海经济带和内陆地区的互动发展,使得宁波成为长三角地区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同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十年来,徐州、宁波纷纷主动融入国家谋篇布局的“大写意”,结合自身实际绘制精谨细腻“工笔画”,落下彰显“硬核力量”的笔墨。

  十年来,徐州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双向开放高地,充分发挥交通枢纽链接、产业基础雄厚、魅力汉文化等自身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画卷上,挥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在2017年12月,徐州至宁波舟山港铁海联运班列首发,开创了徐州“海上丝绸之路”陆海联通、“一带一路”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推动徐州双向开放新高地建设。近年来,徐州市海铁联运平台不断建设完善国际国内多式联运体系,相继开通徐州至宁波港、连云港港、上海港和青岛港等常态化运行线路。

  把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徐州正着力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伴随着货轮拉响远航的汽笛,徐州的开放之“路”不断延伸。

  初冬季节,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沿岸桥吊林立,港区集卡穿梭如织,一艘艘完成装卸作业的远洋巨轮起航,串联起沿线经贸往来;一趟趟满载货物的海铁联运班列驶离港区,为内陆腹地打开物流通道……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始发港之一。近年来,宁波舟山港持续加大“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航班开发力度,如今发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航线增至129条,较2013年增长71.2%,占总航线数四成以上。

  十年来,宁波舟山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开放优势,推动海陆双向持续发力,有效衔接中西部广大腹地区域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不断稳固枢纽港地位。

  目前,宁波舟山港已开通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100余条,拥有班列24条,辐射全国16个省64个地市,基本形成北接古丝绸之路、中汇长江经济带、南联千里沪昆线的三大物流通道,网点、线路数量、外贸箱量均居全国前列,稳居中国南方海铁联运业务量第一大港、中国海铁联运第二大港。

  当前,集聚枢纽优势的徐州、宁波,正持续加快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载体和平台建设,全面深化开放合作,运用交通运输优势发展“枢纽经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共话新材料产业

  一座城市的产业发展,是带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宁波与徐州,不仅一样富有开放包容的气度格局和拼搏奋进的蓬勃活力,也共同拥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畅想,共谱一首高质量发展新曲。

  宁波是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也是全国首批7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多年来,宁波市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的标志性产业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在化工新材料、金属合金材料、稀土磁性材料、功能膜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研发与应用等领域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如今,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宁波的支柱产业和亮丽的城市名片。

  近年来,徐州市把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全力打造国内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十三五”期间,徐州市聚焦新材料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了以金属材料、化工材料、硅基材料、碳基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企业培育初见成效,平台载体逐步完善。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175家,实现产值360亿元。

  2021年7月,在徐州—宁波新材料产业和人才合作发展恳谈会上,总投资额达112.9亿元的一批新材料产业项目在徐州落地生金,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积极吸引新材料产业项目的落地,两市在积极通过项目对接和投资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促进这些创新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实现互利共赢。”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徐州新材料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蕴含众多发展机会、拥有巨大发展空间。为进一步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我市发布了《徐州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对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提档迭代、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进行全面谋划,力争2023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600亿元,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共塑文明之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从徐州到宁波,跨越700公里,虽然相隔遥远,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走进徐州,一幅文明画卷正徐徐展开。

  徜徉在徐州博物馆,对话灿若星河的历代文物,遇见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一座历史文化之城。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和独特的人文积淀。如今,历史积淀的千年文脉正在推动徐州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漫步在城市街头,环境优美满目青环翠绕,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交通路口井然有序,街坊邻里谦恭礼让。

  参观徐州好人园,感受身边榜样;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重温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这是一座充满大爱之城,催生着文明之花,带给我们温暖与感动。

  城市承载文明,文明润泽城市。徐州内外兼修,把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城乡治理底色,与经济发展同频,与民生改善共振。

  徐州正迈开追求城市环境与精神文明双提升的铿锵步伐,让更多的“文明”种子生根、发芽、成长、绽放,开出香满彭城的绚丽之花。

  像“绣花”一样去管理城市,让城市干净到可以“席地而坐”。开展城乡“精特亮”创建,不断提升城市气质;老旧小区“微改造”,创意点亮城市角落;“浙江书展”落户宁波,书香浸润市民生活;数字赋能城市治理,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宁波是一座“关爱之城”,将文明城市创建浸润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目前,宁波已有214万注册志愿者、1.4万个志愿服务组织,23个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随手志愿”渐成宁波城市新风尚。以高标准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宁波将文明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了一条由文明小区、文明社区向文明城市拓展的创新路径,让群众在这座城市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听海潮声,勇立潮头,奋进的号角令人振奋。我们期待,此行更好借智上海大都市圈,徐州将以积极的姿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全域开放新格局,书写更为精彩的下一刻。

  记者 郑微 见习记者 倪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1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