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上海:一张表格背后的治理之变

  日前,曲一居民区书记余腾走访独居的王阿婆,得知阿婆腰部扭伤了,便直接在“数字全岗通”手机端记录了一笔,并通知她的女儿。第二天,另一位值班的居委干部在“数字全岗通”上看到这个信息,立刻跟进。借助数字化工具,虹口曲阳路街道居委干部实现了“带着问题走访和走访发现问题”。

  “表哥表姐”,曾是居委干部的自嘲——承担上级部门各类填表任务、负担繁重。记者对30余位居委干部采访后发现,通过数字化工具应用,居委干部减负感受最明显的就是表格的减少。一方面,很多表格可以一键生成,另一方面,条线部门也结合实际,减少了表格的下放。临汾路街道闻喜路251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顾惠华做过统计,居民区需要提交的高频报表从24种减少到6种。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多出来”另外一些表格:标签数据表、委局课程清单、专业课程清单、考核表……倾向于为居委干部赋能、提升服务百姓能效。表格的转变背后,折射的是居委干部、街镇干部、职能部门理念的转变。

  居委干部之变:脚步更勤,效率更高

  走进普陀区大上海城市花园居委会,能看到一面贴满了分色管理表格的白板,清晰地记录了每天居民区内40位独居、孤寡老人的身体情况及注意事项。

  绿色代表身体健康、生活自主、心情舒畅,需“一日一问候”;黄色代表慢性疾病发作期、特殊用药期、心情困扰,需“一日一探望”;红色代表肢体不便,需“一日两探望”……

  这样的表格来自居委干部“四百大走访”。在新版社区云中,这样的标签也被输入其中。大上海城市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萍萍告诉记者,如果是两位老人居住的家庭,其中一位老人去世了,社区云会直接把信息推送给居委干部:这意味着可能出现新的独居老人,居委干部要及时了解情况、询问需求。

  最近,大上海城市花园的居委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由于业委会换届,已经运行4年的停车管理系统需要在物业接单后,由新的居民自治小组完成管理审核、录入流程,从而建立长效管理模式。

  经过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的讨论,大家希望寻找会操作停车系统的志愿者两名,和一支能够公平、公正议事的讨论决定组,其中需要有车族代表、无车族代表,从不同立场代表居民。

  在此基础上,朱萍萍一面在社区云发布招募令,另一面召集各块长结合“四百大走访”开讨论会。通过主动报名、排摸邀请等方式,一个停车自治小组成立了,目前已有效运转。他们共同的目标是:让居民回家可以有序停车。

  有了数字化治理工具后的“四百大走访”究竟有何不同?“因为台账、填表的工作减量,所以更有时间走访居民;因为底数更清,所以走访居民、解决问题更有针对性。”曲一居民区书记余腾的回答很有代表性。

  这也意味着居委干部们工作方式的转变:脚步更勤一点,效率更高一点。

  “减负后,居委干部与社工用在‘条’上工作的时间明显减少了,但对‘块’上的工作要求提高了。”五里桥街道龙华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张丞俊说,黄浦区要求每个居委干部每月走访“包块”区域的50户居民,这样三个月基本可完成一次居民走访全覆盖,一年实现四次全覆盖走访。

  瑞金二路街道建立了“以房管人”的数字化治理平台,形成社区治理类标签286个。茂名居委会主任郑功杰周末在居委会值班,得知有位独居老人突发急病。她马上赶到现场,并联系了120。等救护车时就打开手机,通过“以房管人”应用打开包含老人信息的页面,快速找到老人亲属电话,第一时间通知其到医院。 下转 8版(上接第1版)

  接受采访的居委干部,每天的微信步数基本都超过一万步。如“大梁”书记梁慧丽所说:“要减负,但居委干部的责任担当不能减。”

  职能部门之变:要走下去,真正赋能

  看完关于三张表格清单的居委意见,普陀区体育局副局长汤郭平意识到,原来对于同样的问题,委办局的视角和居委干部的视角差异这么大。

  “以往我们下发任务时,会这样写:请居委会协助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汤郭平说,“没想到,其实居委干部并不欢迎这样模糊的任务。”

  不久前,普陀区民政局列出了居村职责清单、委局支撑清单、专业课程清单,下发到居委会,请居委干部填写目前委办局的下派任务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还有哪些是真正需要赋能的。

  拿体育方面来说,大多数居委干部欢迎体育局配送太极拳、八段锦之类的文体活动,但在活动开展方面却顾虑重重:如果老人出了安全问题怎么办?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就会觉得负担很重,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宁可不搞活动。他们希望得到赋能,比如,增加专业性的指导。

  目前,普陀区体育局准备有组织地开展针对各居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针对居委文教干部免费配送体育技能,以及请专业机构与居委干部一起巡查公共体育设施的安全性。“这些配送并非原来完全没有,但我们现在的导向是更关注并倾向于社工群体。”

  只有走下去,才能根据社区需要,有的放矢真正赋能。不光是区级条线部门要转变理念,街镇一级也同样如此。

  10月9日,在欧阳路街道蒋家桥居委会,召开街道每月一次的“一号听”社情民意收集,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龚健,社区自治办、街道城建中心负责人,居委干部,以及居民代表,一起就小区“连心门”的完善展开讨论。

  蒋家桥居民区书记王娜坦言:“以前我们也会找街道一些职能部门反映问题,但有时解决问题效率不高。”

  欧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吴迪告诉记者,在街道“四百大走访”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一号听”机制。每月第一个工作日,欧阳路街居两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深入各自联系分管的居民区,听取意见建议并整理归类。针对难以处理的问题,由街道内部协调、向上协调处理,每月底向居民区反馈处理情况并接受社区监督。

  此前,蒋家桥小区与幸福村后村之间的转门应群众要求拆除后,针对居民反映的快递、外卖车速快等情况,在街道的支持下,已落实添置摄像头、增加减速带、缩减绿化、拓宽通道等手段,持续优化治理。此次的“一号听”上,社区“达人”主动请缨,为“连心门”书写门匾、对联及美化墙面,共建单位也提供了不少专业建议。

  评价方式之变:听群众的,找出短板

  年底将近,又到了一年一度普陀区“大梁”书记们对居村组织和居村干部的年度考核、带教时间。梁慧丽向记者展示了两张表:2023年居村组织、居村书记考核评分表和社区工作者考核评分表,这都是需要“大梁”书记、街镇考核组现场填写的。

  从2019年开始,普陀区在考核居村干部时,增加了梁慧丽、杨兆顺等11个“大梁”书记的现场考察以及评价带教。“今年最大的不同,是不再检查纸质台账了,我们和街镇考核组一起组团式下沉考核,看社区云的居村干部平时走访记录。随机抽查提问居村干部,看看是否真实。也会随机抽查居民,问他们对居村组织和居村干部的评价如何。”梁慧丽说。

  普陀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普陀区居村组织年度考核突出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探索构建“631”评价指标体系,即:群众满意度占60%,由“新版社区云”扫码测评、书记工作室现场测评等构成,强化对12345市民服务热线、智慧党建、信访库等数据的运用;平时工作实绩指标占30%,亮点工作指标占10%。同时,探索“大梁带小梁”跟班学制度,选派20名新任居村书记、副书记和40名居村委会主任全程跟班学,以观察员身份现场学、沉浸学,提升年轻居村干部综合能力。

  而普陀区以往的考核中,群众满意度占比大约只有20%。评价体系“指挥棒”的变化,将倒逼居村干部提升基层党的建设质效和“四百大走访”联系服务群众的实效。

  “大梁”书记们分成5组,每组走访近60个居村组织,实现全覆盖。“我们会问得比较细致。比如,这户居民家是否享受了长护险?是几级?护理员每天都来吗?态度如何?”梁慧丽告诉记者,“居村干部‘四百大走访’,不是去居村民家里打个卡就结束的,真要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工作实,才能真正服务好居村民。”

  针对居村干部在考核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以及难以解决的问题,“大梁”书记、街镇考核组则会手把手带教,现场开出“一居村一药方”,比如,业委会换届、协调物业、发挥党员作用等。

  除了普陀区,记者了解到,静安区、宝山区、徐汇区等都在居村干部评价体系中将“群众满意度”指标权重提升到60%。而一些街镇,也创新推出了基于社区治理单元的楼组、小区数据的评价体系。

  曲阳路街道应用“数字全岗通”,与“四百大走访”记录等自动比对、导入和抓取,形成《自治楼组生态引导图》,整合为五大要素体系——“自治力量、自治平台、楼组环境、自治活力、文明风尚”,并细化为31个子项目。对每一个子项目的指标维度进行可量化评价和可视化赋值,形成“五维雷达图”,直观反映各居民区党建引领自治楼组建设的优势和不足。

  欧阳路街道则基于大数据、群众满意度调查等,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治理、民生服务、安全稳定、社区文化等社区治理五维诊断评价体系,据此为每个社区“画像”。这些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作为居委干部考核的参考,也为后期治理提升提供了方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3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