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江苏:推动经济率先复苏 不断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态势

  港口内,桥吊有序装卸,车辆川流不息;车间里,传送带不断运作,智能后台时刻监控;田地间,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农民脸上充满丰收的喜悦……

  长风万里,浩荡前行。回望过去的这一年,全省上下攻坚克难、承压而上,以扎实有力行动推动经济率先复苏,并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江苏号”大船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航道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促复苏,三次产业稳中有进

  回看2023年江苏经济的“发展曲线”,复苏快、韧性强、活力足成为显著特点——

  一季度全省经济率先整体好转迈出坚实步伐;二季度延续持续恢复、回升向好态势;三季度企业信心修复回暖的特征明显,印证了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进入四季度,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

  这一年,是江苏经济硕果累累的一年。

  农业大省守护大国粮仓。759.5亿斤!全省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三增”好形势。

  工业压舱石稳健厚重。截至10月底,全省今年500项重大工业项目已经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03.2%,超序时进度19.9个百分点。

  服务业成增长“强引擎”。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3%,比上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支柱地位稳固,规上服务业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省规上服务业的比重为28.5%,同比增长30.8%。

  一组组亮眼数据振奋人心,彰显出三次产业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这一年,是江苏经济量质齐升的一年。

  在江苏天成科技集团禽蛋养殖数字平台,各鸡舍内鸡群和环境等信息实时显示在屏幕上;在中洋鱼天下公司生产车间,一箱箱河豚产品从传送带上不断输出,集团已形成集科研开发、生态化养殖、渔业旅游等于一体的特色水产全产业链……

  江苏省正进一步聚焦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主线,一产稳总量增效益,二产强龙头提品质,三产重融合兴业态,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安全稳定、规模质量和效益一流的农业产业体系,已培育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204个。

  南京维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成功研发推出“数字化工厂套件”,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生产效率。“近两年信息服务业迎来了一轮行业爆发期!”公司董事长杨松贵高兴地说。

  杨松贵的感受从数据中得到了佐证:前三季度,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7%。

  这一年,是江苏经济回暖向好的一年。

  12月11日晚,“苏新消费·冬季购物节”启动,累计将开展26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发放3.7亿元惠民消费券。活动启动后,山东游客陈朵来南京打卡“色彩游”,在朋友圈写道:“总要来趟南京吧!”

  商圈客流如织,餐饮门店“烟火气”升腾,景点人气爆棚,今年,生活性服务业复苏明显,居民消费信心逐步回升,需求提振、消费升温,市场暖意融融。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74.1亿元,同比增长7.1%。

  一边扩内需,一边促外贸,进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7.4%,这是11月江苏外贸交出的成绩单。海关总署《中国海关》杂志日前发布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江苏13市全部上榜。

  “今年全省经济呈现持续恢复、运行平稳、回升向好的态势,生产供给平稳增长、市场需求边际改善、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企业信心修复回暖特征明显。”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总结说。

  补短板,政策合力直击痛点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是今年以来我省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挑战。

  补短板,首先要解决“最痛点”。一年来,江苏省出台了一大批改善预期、提振信心的政策举措。

  增量创新政策多,存量接续政策实。1月16日,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42条政策举措聚焦经济运行中的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打通堵点卡点难点,全力扶持和鼓励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优质增量;8月31日,我省正式发布《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从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动能、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28条具体举措……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各条线各部门纷纷出台新举措,不断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

  3月1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18条措施从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扶优做强上,更大力度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7月1日起,我省施行《关于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发展质效;9月4日,《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明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力促发展惠民生;12月13日,江苏省召开《江苏省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条例》贯彻实施座谈会……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解决各类经营主体“急难愁盼”问题,缓释“外部需求有所减弱”压力,补齐海洋经济“薄弱项”……直面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江苏以“在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浪潮中拥抱确定性”的政策导向,攻坚克难,带来了发展预期实实在在的改善,政策暖流推动江苏经济航船稳稳前行。

  扩需求、增信心,有效投资不断“加码”。连日来的寒风扑面,压不住施工现场火热势头——被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的南通叠石桥国际纺织时尚广场一期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已拆除封顶楼层支模架,为下一阶段二次结构砌筑施工做好准备。1-10月,江苏省工业投资增长9.6%,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8%,分别高于全国0.7和3.6个百分点,13个设区市完成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全部超序时进度。

  强供给、优环境,金融“活水”加速灌溉。数据显示,仅前三季度,在江苏落地和实施的央行政策工具就有13项,存续余额近7000亿元,对实体经济让利金额超100亿元,支持发放相关领域贷款超1万亿元。

  遵循“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过程”的发展逻辑,江苏今年推出的系列“政策包”针对性强、协同性高,“握指成拳”实现最大政策合力效应。

  谋长远,向新而行积蓄动能

  韧性强、潜力足的江苏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谋求更高质量发展,必须向新而行,积蓄发展新动能、树立发展新优势。

  激发新质生产力,成为江苏省向新而行的主要方向。江苏省一边密集出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一边加速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为形成新质生产力开展探索实践。

  科技谋势,产业筑基。11月23日,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传来好消息,全省累计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企业超4.5万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企业超3.3万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江苏聚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7条智能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新型液晶显示模组产品陆续下线。“智能车间建成后,生产效率较以前提高30%以上,生产成本较同行降低10%,产品优良率达98%以上。”公司总经理赵圣铭说。

  这样的智能化场景在全省各地越来越多——在“智改数转网联”的创新驱动下,企业纷纷跑出加速度,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新活力。近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全球新增21家制造业灯塔工厂中,位于江苏的就有3家。在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研究报告》中,江苏13个设区市全部上榜“百强市”。

  “新型工业化的‘新’体现在依靠新技术激活新动能、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和增创江苏工业发展新优势上。”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表示,下一步,将推动13个设区市以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的思维,推动主导产业、地标产业成长壮大,不断提升各类产业园区等产业载体的能级水平,打造优质的产业发展生态,为全国新型工业化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支撑。

  向新而行,全省上下既要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产业链创新,也要更深层次深化改革、更高水平扩大开放。

  作为开放创新的“桥头堡”,今年1至11月,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5513亿元,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1.6%。11月当月,园区进出口总值578.1亿元,增长14.9%,增速创2022年2月以来新高。

  两组数据尤为亮眼——1至11月,苏州工业园区对印度、俄罗斯、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37.2%、38.2%、44.9%;从产品类别看,园区锂电池、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增长近六成。

  “园区今年出台稳外贸专项措施,安排专项资金,鼓励企业争取外贸进出口订单,一手为企业纾困解难,一手拓产业转型空间,全力探索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路径。”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表示。

  南京海关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江苏省进出口总额达4825.3亿元,进出口规模创近15个月新高。随着外贸结构持续优化,“江苏制造”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不断增强,“江苏号”在全球经济浪潮中航行愈发稳健。(记者 付奇 王建朋 许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7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