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玺撼
元宵佳节将至,赏灯是重头戏。上海首座非遗主题公园古猗园今年独辟蹊径,把龙年新春游园活动作为推介民俗文化的平台。记者昨天获悉,元宵节当天,古猗园将上演“十二花神”巡游。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这起源于人们对百花、花神的崇拜,早在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便有记载:“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后来,人们开始为百花庆生、祭拜花神,大约在唐代,这种民间活动演变成具有相当规模的“花朝节”。据文献记载,“唐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这里的“花朝”就是花朝节,俗称“花神节”。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赏花、买花,赋闲一冬的闺中女子用彩线将精美的礼物系在花木上,或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此举名为“赏红”。
古猗园副园长、嘉定区南翔灯谜非遗技艺传承人林晓桦介绍,最早人们祭拜的花神只是花本身,在明清时期,花朝节活动出现了明显的“对号入座”特点,即在12种花与12个月对应的基础上,将每种花和著名的人物匹配,花神既指花又指人,一同得到人们的敬爱和追念。
由于地域气候、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差异,“十二花神”涉及的花和人版本众多。比如三月的花神,有些地方推崇的是桃花,有些地方则是梨花。每种花还可能同时对应好几个人物,且男花神、女花神都有。比如四月牡丹,有人说对应的花神是杨贵妃,也有人说是李白或欧阳修。和颇具争议的牡丹花神相比,菊花花神则是众望所归,很多人都认为是陶渊明,因其“独爱菊”。
一月兰花、二月梅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芍药、六月石榴花、七月荷花、八月紫薇、九月桂花、十月芙蓉、十一月菊花、十二月水仙,这是流传下来的“十二花神”的一个版本。古猗园结合园内植物特色,给出了自己的版本:一月梅花、二月桃花、三月牡丹、四月海棠、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玉簪、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山茶、十一月兰花、十二月蜡梅。
“今年新春游园活动,我们特意在南门入口后的中心位置设了一组自贡彩灯,内容就是古猗园卡通人物版‘十二花神’,还推出了冰箱贴、手机架等文创产品。”林晓桦表示,这种用现代方式讲述传统民俗的尝试得到许多市民游客的认可,已经有不少人来询问“十二花神”巡游的具体时间,期待在巡游队伍中辨认出每个“花神”及其对应的花和人物。元宵节当天,将有使用声光电新技术的舞龙、皮影戏表演,也是在传统文化表达方式上的创新。
古猗园曾经是上海本地花朝节活动的聚集地之一。1788年,园内花神殿建成,后捐赠给城隍庙作为灵苑,并在殿内供奉花神。花神殿因战乱遭受焚烧破坏后,直到2005年才得以重建,现位于古猗园盆景园内,厅堂内陈列了“十二花神”剪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