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每人每天128元,中餐、晚餐每人每天200元;环保督察结束后不向当地交纳伙食费,回单位后又报销领取伙食补助费……云南省环境保护厅部分督察人员因接受超标准接待、违规报销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问题,近期被云南省纪委监委调查核实,相关人员受到追责问责。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近6年时间里,反对“四风”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作风纪律广为申明,但仍有人想着多吃点、多占点,在纪律面前不收敛、不收手,在规矩面前装糊涂、抖机灵,此次被云南省纪委监委通报的这些人就是例证。更有甚者,如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马兆平,在被巡视组询问滥发津贴补贴情况时,竟然回答:“吃点、喝点、发点不算什么,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也没有什么关系。”真是咄咄怪事!这说明,不正之风一旦固化为思维定势、形成“肌肉记忆”,一时半会很难清除干净,当前纠治“四风”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时时盯紧、处处留意,容不得丝毫松懈。
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在“吃点喝点”问题上,像上述案例中如此明目张胆的,已是极个别。相较之下,由地上转入地下,由公开变成隐蔽,以打“擦边球”、穿“隐身衣”、搞“易容术”等方式规避监督的作风问题新动向,更须引起警惕。比如,在宾馆酒店里公款吃喝的少了,但城市周边的“农家乐”“山庄”里是否依然有公车出没?大额消费违规报销的少了,但会不会有人将“大额”拆分成多个“小额”报销?收送礼品礼金的少了,但会不会改以微信红包、电子礼券等隐蔽方式进行?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的少了,但分批操办、异地操办或只收礼金、不办酒席的现象,是否存在?
正所谓“内无妄思,外无妄动”,试图钻空子、搞变通,铤而走险、以身试纪之人,问题都出在思想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无心之失”。他们要么是把纪律规矩当作摆设,天天嘴上说着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际上连哪八项都搞不清,何谈“认真贯彻”?要么是心存侥幸,以为“偶尔一次,不会出事”,以为“纪不责微、法不责众”,殊不知,侥幸是不幸的开始,一旦心理防线松动,就容易成为“四风”的俘虏,坠入违纪乃至违法的深渊。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正因为“四风”问题具有极强的顽固性反复性,纠治“四风”必须持续深化、一严到底。正因此,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党中央就出台《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明确规定,“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的坚定决心,也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作风建设要求指明了方向。
“洁不洁,看过节。”当前,中秋、国庆假期将至,节点也是“考点”。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越是到了这样的关口,越应绷紧纪律之弦,管住手、管住嘴更要管住心,以实际行动展现遵规守纪合格党员的好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