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首页>新闻频道>国内新闻>时政新闻

全国政法系统持续发力 增亮“平安中国”法治底色

  “平安”代表着安宁的居所、安康的生活、安全的环境、安定的社会,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这一切,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今年以来,全国政法系统勇于担当、积极探索,在疫情防控、促进复工复产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六稳”“六保”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不断适应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托举起稳稳的平安幸福。

  回应民生关切,捍卫社会公共利益

  5月7日,在济南市检察院的现场监督下,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近12吨不合格牛肉及牛肉制品进行无害化处理,销毁了可能流向市场、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去年12月,我们在两起案件中发现,行为人赵某、马某某自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26日销售未经检验检疫的牛肉制品,经公安机关侦查,其销售的牛肉无中文标识,两人也不能提供其销售食品的检验检疫证明,对于公安机关扣押的牛肉及其牛肉制品也不能提供食品合格证明。”办案检察官刘瑶介绍,行为人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侵害了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危害群众的健康,虽未构成刑事犯罪,但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济南市检察院向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履行法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对马某某、赵某依法作出行政处理。

  最终,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对二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予当事人警告的行政处罚,并对其食品经营许可证依法予以注销,对被查封的牛肉进行无害化处理。“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协同共治,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刘瑶说。

  守护人民的美好生活,体现在对群众关切的积极回应上。面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政法机关积极行动:

  ——在食药品安全方面,1月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检察,督促查处、收回销售、流通中的假冒伪劣食品2.5万公斤,督促收回流通中的假药和走私药品24.3公斤。6月,最高检又部署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其中,外卖包装材料安全以及“网红代言”“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新业态涉及的食品安全及监管漏洞进入重点监督之列。

  ——破解农民工讨薪难题方面,司法部开通“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方便农民工获取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人民法院建立完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一站式诉讼服务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和门槛。

  …………

  从严厉整治乘车“霸座”到从严惩处“抢夺方向盘”,从深入治理电信诈骗到强力打击涉疫情犯罪,政法机关始终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执法司法为民,积极回应群众关注的难点、痛点问题。

  提供法律服务,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医疗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但是复工复产成本高,如何兼顾好职工权益保障和企业效益?”今年2月,河南南阳市一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面临复工复产难题,便向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律师毕献星咨询。

  这家公司是当地唯一的生产医用一次性输液器企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从1月下旬开始停工。春节过后,企业因具备防疫物资生产能力,急需复工。不过,如何平衡好企业生产和疫情防控,成为企业复工复产时遇到的难题。

  “一方面协助企业制订计划,对防疫急需物资生产所需的120名工人安排优先返岗;另一方面还要制定上岗后的健康管理方案,做好在岗职工安全健康管理等防疫工作。”为做好复工前的准备工作,毕献星还进一步协助企业将各项防疫举措制度化。

  企业复工后,还面临控成本问题,能否减少不在岗员工工资?“从企业角度来说,对未到岗职工采取降低工资等办法,有利于保障企业的运行。”毕献星说,但是,企业也要遵守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保障好劳动者合法权益。最终,企业采纳了律师的建议,通过与职工代表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既缓解了企业暂时困难,也避免了与职工产生矛盾冲突。

  记者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针对企业在复工复产时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广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为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等困难提供公证服务,还充分利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热线平台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企业在依法履行疫情防控义务的前提下,安全有序开展生产。

  广东汕头一家企业运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大,这种情况下能否减免厂房租金?近日,企业老板刘某通过电话向广东工商联律师志愿服务团成员、北京盈科(惠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宝龙律师咨询。

  “根据我国合同法,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陈宝龙建议刘某运用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条款,与出租方进行沟通协商。最终,通过与出租方积极沟通,出租方表示对疫情特殊时期企业面临的困难予以理解,双方达成了“免除租金一个月,减半租金两个月”的约定,为企业减少租金支出20万元。

  持续深化改革,提升群众获得感

  一段时间以来,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现象不时出现,成为群众和企业办事的烦心事。为推动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司法部在中国法律服务网开通“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接受群众对地方和部门设立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的投诉,解决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

  四川遂宁市市民朱某就通过投诉监督平台反映了一项违规设定的证明事项。朱某投诉的是当地射洪市公安局,他反映的未成年人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时要求出具村社证明事项属实,但遂宁市公安局从未出台此项规定。

  原来,此项证明的设定缘于2014年射洪曾发现查处多名违法犯罪人员为“漂白”身份信息,冒用当地未办理过身份证群众的信息办理二代身份证。为了防范再次出现类似事件,当地公安局要求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人员须提供村社证明。经过沟通解释,朱某表示理解,当地公安局也取消了这项证明,只需要监护人陪同并提供监护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即可办理。

  如今,群众反映的地方和部门“奇葩证明”等问题明显减少。从中国法律服务网“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受理群众投诉的数量上看,2018年9月投诉监督平台开通当月,共收到群众反映证明事项有关问题865件;而到去年11月,这类投诉已减少至15件。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法机关释放的改革红利展现在人民群众的一张张笑脸上。近日,吉林省吉林市出入境办证大厅里人并不多。原来,得益于吉林市出入境管理部门实行网上精准预约办证,群众在“互联网+公安”平台和“吉林出入境”微信服务号预约办证时间和地点,智能客服自动推送“最近、最闲”的办证大厅,有效实现了分流,让群众办证更便利、更轻松。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推出多项出入境便利措施、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和推进证明事项清理……政法机关不断推进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54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