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萧县大力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构建“党组织+村集体+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四位一体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一条“支部有作为、土地提效益、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党建引领的新路子,筑牢了防返贫底线,为群众增收和村集体发展注入新动力。
党建引领提升群众参与度。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87个脱贫村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分别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坚持群众自愿、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优先的原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通过“主题党日”“群众议事会”“乡村夜话”等,引导群众积极入社,采取流转、入股、代种、置换等方式,实现土地“一体化”管理、“订单化”种植,最大限度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坚持专业多元实现节本增效。土地规模经营后,把村集体组织协调优势、服务组织专业优势与农户生产需求有机衔接,由村党组织委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全链条式托管服务或订单式分链条式托管服务。通过服务组织集中采购、集成技术、标准作业、统一服务等,有效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实现粮食作物亩均增产15%左右、农药用量亩均减少20%—30%、化肥亩均施用量减少15%—20%,比非托管农户粮食作物亩均节本增效300余元。
灵活分配实现利益最大化。坚持“共同受益、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优先增收”的双赢目标,推行“固定收益”“入股分红”“固定收益+入股分红”分配机制,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同时得到土地流转金、合作社分红和就地务工薪酬,实现“一份土地三份收入”,亩年均增收300余元,户均增收1100余元。同时村集体收益为入社群众购买新农合、开展困难救助、组织技能培训、完善基础设施等,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2023年底,87 个脱贫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76.96万元、增长35.54%;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6083元、增长 15.3%。
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坚持区域化布局、科学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发展理念,采取党组织引领、特色项目支撑、家庭农场带动、引导群众参与的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紫”葡萄、“红”辣椒、“橙”胡萝卜、“绿”芦笋、“灰”菌菇、“白”山羊、“黄”肉牛“七彩”特色农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做活做优“土特产”文章。全县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45家,2023年完成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27.96亿元。拓展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农事体验活动、农耕文化传承等多种活动,打造葡堤原乡休闲度假区、丁里知青园、西湖农耕文化园等,促进“农旅”“农文旅”“农业+康养”等新兴业态高质量发展,推动打造农业“接二连三”多模式融合发展新格局。(记者 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