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

首页>地方频道>宿州

执红色之笔 绘和美画卷

走进萧县丁里镇胜利社区蔡洼村,一座座红色主题雕塑格外醒目,一幅幅淮海战役场景图生动鲜活,浓浓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吸引众多游客来此瞻仰革命旧址、感受红色文化。

75年前,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在此召开。蔡洼村由此被载入史册,享有“淮海战役第一村”的美誉。近年来,萧县将胜利社区红色教育基地与乡村产业发展、美丽村庄建设等一体谋划、系统提升,逐步建成党建引领有力、集体经济富裕、乡村治理和谐、村容村貌美丽的红色精品示范村。

讲好红色故事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华东野战军指挥部从宿县孟圩子移驻萧县蔡洼村,在这里办公28天,直到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结束后全部撤离。”跟随着讲解员解说,记者走进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淮海战役总前委开会用过的桌椅、马灯、床、文件柜等部分实物,至今保存完好,分列展示;指挥部场景复原,人物蜡像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仿佛重新走进那个炮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门外的小推车塑像,群众眼神坚毅,奋力推车,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胜利社区把蔡洼红色旅游景区的地理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此推动胜利社区经济发展。”胜利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克东表示。借助红色文化优势,胜利社区利用小推车、军鞋等红色资源,研发群众喜爱的特色产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胜利社区还因地制宜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将蔡洼新村红色公园、胜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蔡洼景区、郭庄知青园串联起来,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抱团发展,打造集红色教育、科普研学、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构建“红色蔡洼”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我们还开展红色文物和红色故事征集活动,进一步丰富红色素材,不断挖掘淮海战役的红色文化,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刘克东说,胜利社区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红色文化传承和保护等方面下足功夫,深挖本村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等,做好刘伯承停留点、张震故居、干部食堂、战地医疗点、古水井等历史遗存的保护、管理及综合利用,把红色元素植入村庄环境,制作具有蔡洼特色的红色标识、标牌等,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

激活庭院经济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走进胜利社区蔡洼新村,整洁的道路贯穿村落,精致的院子排列整齐,家家户户种满蔬菜的菜畦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几年前我们村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现在是大变样,不仅环境变好了,收入也增多了。”说起村里的变化,胜利社区群众陈伟连连称赞。

胜利社区结合农村宅基地改革和人居环境整治,在开展“六清六乱”治理的同时,对各自然村主干道沿线及农户房前屋后闲置空地进行整体规划部署,通过示范引领,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实施“美丽庭院”改造。活动开展以来,动员群众自主拆除庭院内牲畜棚圈5户,土围墙256米。

庭院经济,不仅要美,更要富。“按照‘党组织+农户+庭院经济’发展路径,通过社区党总支领办、集体统一种植、农户自主管理、社区集中收购等方式,将农户房前屋后、闲置空房等土地资源集中起来,开展金银花、食用菌种植,让小庭院有‘颜’又有‘值’。”刘克东说,目前社区已集约35.5亩空闲地块种植金银花,3360平方米闲置房屋种植食用菌(平菇)。

“我们还推行‘订单式’种植,确保农户既能种出来又能销出去。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一对一’收购协议,定期组织农技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和种植指导,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胜利社区第一书记张强介绍。这一举措不仅让居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还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实现集体经济发展与群众受益“同频共振”。

胜利社区还将“美丽庭院”改造与红色文旅、休闲民宿、特色美食等活动融合,以农家小院为中心,发展农家乐、农耕体验园,进一步拓展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同时,结合网络营销,通过抖音、视频直播等方式,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带动了就业,促进了产业增收,实现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

在庭院经济引领下,家园变得更加美丽和谐,生活更加富裕幸福,胜利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由2015年的零元增长到如今的100多万元。“未来的胜利社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集体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刘克东说。

赓续精神血脉 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

“我现在身体还不错,也不冷,你看我穿得多厚实,好着哩。”面对红色志愿小分队队员们的关心,80岁高龄的徐启凤笑着表示现在的生活非常好。徐启凤是胜利小学的退休教师,也是社区红色志愿小分队帮扶的对象。

“徐老师现在和老伴一起生活,儿子在外务工,平时由儿媳妇照顾。我们红色志愿小分队经常来看望像徐老师这样的高龄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庭院,解决生活困难。”村干部谢梅告诉记者,村里有的老人腿脚不便,红色志愿小分队还主动请缨,帮助他们打理庄稼,从播种、施肥、打药再到收割、售卖,老人都不用操心,粮食卖了后把钱送到老人家中。

为深入挖掘社区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社区治理与服务水平,近年来,胜利社区组建“胜利在路上”红色志愿小分队,打造“五老”调解队、“村嫂”宣传队、退役军人服务队等5支专业治理服务队伍,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提升居民幸福感与归属感,目前已有队员50多人。

“我们还建立了服务队伍评估体系,定期评估服务成效,对表现突出的个人与团队给予表彰与奖励,激发服务热情与团队凝聚力。”谢梅说,胜利社区还设计统一的“胜利在路上”红色志愿服务队伍标识,增强品牌辨识度与影响力。同时,利用社区广播、宣传栏、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胜利在路上”品牌理念与服务成效,吸引社会资源与志愿者参与,共同为胜利社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今年以来,红色小分队共协助社区‘两委’调解矛盾纠纷35次,排查燃气隐患672户,为民服务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每一个角落。”刘克东表示,胜利社区将通过“五老”调解队、“村嫂”宣传队、退役军人服务队等专业队伍建设与网格化服务模式实施,构建一个和谐、安全、文化丰富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居民之间互助与和谐,共同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记者 夏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2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