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陈佳 潘家诚 全媒体记者严智勇
流动党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资源和隐藏财富,既要管理好,又要服务好,更要引导好。近日,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今年以来,我市从阵地建设、科学管育、作用发挥等方面精准施策,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格局,不断凝聚流动党员“红色力量”。
市内外流动党员实现有效纳管
这几天,快递小哥张师傅在马桥镇的流动党员服务窗口,一次性办结了党员报到、党组织关系接转等事项。像这样的窗口靖江共有12个,做到了镇街全面覆盖、服务一站集成。
流动党员要管好,基层阵地不能少。着眼于此,我市实施流动党员“‘靖’安家”系列行动,依托市内12个暖“流”之家向下辐射村社一线,提档升级270个暖“流”驿站,让流动党员管理触角延伸至“神经末梢”。同时,广泛发布流入党员“归队二维码”,引导流动党员主动归队。
与市内流动党员相比,市外流动党员流动性更大、分布面更广,为加强管理,我市以驻外商会为载体,在北京、苏州、扬州等地建立了5个功能型流动党员党组织,充分发挥商会人脉广、资源多、信息灵的优势,实现流动党员有效纳管。“我们根据流动党员分布情况,在不同市区建立了7个党小组,由商会会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党小组长。”靖江驻苏州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苏州市靖江商会副会长于金根介绍,目前,党支部共有流动党员115名,占在苏流动党员总数的80%。
根据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自我市开展流出党员“靖”知晓、流入党员“靖”归巢系列行动以来,整合属地、公安、人社、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通过前端后端信息共享、市内市外双向对账,摸清流动党员1617人。
打造教育阵地让学习“不掉队”
今年国庆假期期间,生祠镇老港村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村干、网格员对全村返乡流动党员进行上门送学,鼓励他们积极宣传家乡、服务家乡,把外地先进发展理念带回来。除了基层党组织抓好节假日返乡节点上门送学以外,我市还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学习强国、微信群打造“指尖云课堂”,建立“每月‘云相约’、每季‘微党课’、每年‘一轮训’”促学机制,确保流动党员思想“不掉链”、学习“不掉线”。
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弯腰沟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刘国钧故居……我市依托一批优质线下教育阵地,根据不同主题“串点成线”,开发6条红色教育“半日学”“一日学”精品路线,专门面向流动党员开通“假日游学专车”,吸引他们主动学、沉浸学。为了让流动党员时时刻刻感到党组织的温暖,我市依托基层党支部委员与流动党员“1+N”结对联系机制,选派340余名“红心联络员”定期了解流动党员情况,近年来共帮助解决邻里纠纷协调、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照料等困难300余个,有效缓解流动党员后顾之忧。
搭建平台促进流动党员“争先进位”
“靖语心愿”是我市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之一,主要依托“在职党员进社区”网站,定期发布基层实际困难和群众具体需求,发动流动党员积极响应、主动认领,截至目前已累计圆梦群众微心愿200多个。
记者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拓宽流动党员干事平台,实施流动党员“‘靖’有为”系列行动,开展“流动党员看靖江·说家乡”主题沙龙40余场,利用信息化平台打通流动党员建言献策渠道,收集“归雁助力”微建议200余条,以柔性合作的方式将20余名市内外优秀流动党员纳入先锋“智囊团”、发展“人才库”,引导流动党员在为民服务、推动发展中争当先锋。对贡献度较大、公认度较高的流动党员,我市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纳入村(社区)后备力量等方面重点倾斜,同时注重加强宣传引导,依托“靖江先锋”微信公众号,开设“流星锋采”专栏,挖掘宣传一批流动党员先进典型,进一步放大“一人带动一群、一群带动一片”的乘积效应。
我市将持续加强流动党员队伍建设,引导流动党员从“流入”变“融入”、从“流出”变“引回”,以实际行动激活流动党员“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