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报集团联合市科协对全市7家省科技小院进行实地探访并推出系列报道。“科技小院”这个很多人可能还不熟悉的概念,由此让人眼前一亮。此前,首次开展的江苏省科技小院认定结果公布,镇江上榜小院的数量位居全省之首。
科技小院16年前由中国农业大学探索创立,是推进农村科普、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平台。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大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去年初,科技小院还首次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国推广。镇江发展科技小院取得如此成效,正是“脚踏实地”的结果。
从赵亚夫到糜林再到魏巧,农业科技人员扎根土地爱农、助农、兴农,在镇江有着优良传统。因为科技支撑和科学种田,农科人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镇江的高效农业多年来结出累累硕果。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的紧密相连、深情相拥,演绎出的镇江丰收故事广为流传。这也是镇江以全省最小土地面积,建成省科技小院数量领先的重要原因。
不仅得益于科技兴农的优良传统,科技小院在镇兴起,更是对既有传统的发扬与升华。从7家江苏省科技小院的“实干实绩”来看,因为科技加持农业生产,无论是提高产量质量还是提升效率效益,无论是培育新品种还是升级新模式,无论是致富农民只是做强产业,科技小院发挥的支撑功能与关键作用都更加可观可感可信可靠地证明: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出路在科学技术。
一头连着学校课堂,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科技小院作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也受到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广泛欢迎。曾几何时,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难点痛点得不到及时解决,农民想升级种植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往往苦于无门;另一方面,农业科研人员在教室、实验室中研发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一时不知如何落地。科技小院作为联系桥梁和共建平台,对接了双方需求,解决了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重要的是,由此达成的课堂与田地的“双向奔赴”,让科技兴农的行为模式,从农业科技人员的“奉献”转向农业与科研的“共赢”。这是一种更具市场经济价值和现代化意义的转型升级。
很多年前,“时代楷模”赵亚夫科技助农致富百姓,被誉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今天镇江的科技小院里,有专家团队通过“共建小院”已发表几十篇SCI/EI论文。清风拂过四季轮回,在新时代的金色田野,一定有更多农业论文写在镇江大地上。(梁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