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华章日新。近来,苏州学子在各自的迎新舞台上总结着一年的成长,也展望着新年的目标。他们的收获与期待,汇聚起来,就是苏州教育的过往与未来。
近年来,苏州教育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五育并举,推进教育改革,优化资源供给,聚焦科创赋能,不断丰富“全纳、公平、优质、适切、开放”的苏式教育新内涵。
迈入2024新征程,苏州教育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定站稳人民立场,围绕“学生的一天”、服务“成长的一生”,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学在苏州都挺好”。
坚持民生服务每一天,实现学有优教的一生
前不久,苏州市教育系统教职工体育文化艺术节闭幕式在本学期新投用的相城中学高中部举办,这是相城区教育局和江苏省苏州中学合作设立的江苏省苏州中学相城实验项目。从姑苏古城到阳澄湖畔,千年府学继续传承与创新,苏式教育再添亮笔。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新期待,我市全面落实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去年一年,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的37所新建改扩建学校全部开工,新增学位约4.6万个,涉及全市十大板块。
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29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启用,新增省、市优质幼儿园60所。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义务段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张家港、常熟、太仓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评估实地核查。根据省教育厅反馈,2022年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监测达标率99.78%,同比提升2.04%。去年,我市面向6区启动普通高中跨区招生试点工作。2024新年开年,省教育厅再传喜讯,江苏省苏州中学和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上榜首批立项建设的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
去年11月,苏州市星惠学校暨江苏省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基地正式挂牌,自此,我省有了第一所十五年一贯制聚焦孤独症的专门学校,旨在实现孤独症儿童“有学”到“优学”。
做好教育服务保障,去年还有这样一组数据。
全市825所中小学校100%完成专职校医和专职心理教师的配备工作,560所中小学校教室全部装配空调,70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改造提升项目100%完成;发布《关于全面开展苏州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0%纳入监管;持续抓好“5+2”课后服务常态化管理,义务教育学校100%覆盖,有需求的学生100%覆盖;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等部门,举办1661个青少年暑托班……
数字化让教育服务更加“智慧”。去年,我市优化升级教育政务服务,“苏周到”App新增校体育场馆预约、教育E卡通补换卡等教育应用场景。推进“入学一件事”改革,为28.1万中小学生提供电子化报名服务。统筹全市名优教师资源,线上教育中心共发布市级线上课程超16187节,课程覆盖小初高12个年级所有学科。2023年全市培育950名首席数据官、200名数字教研员、100名数据分析师、1100名数据安全师,以及开展苏州智慧教育示范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5.6万人次,推动“未来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生数字意识。
坚持立德树人每一天,造就成长成才的一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苏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成立在苏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苏州研究院、在苏州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中心,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入实施提升教育质量“凌云计划”,全市拔尖创新学生培养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五大学科奥赛获奖多项数据位列全省第一。
探索构建学段衔接、课内外深度融合的美育体系,初步形成大中小学段衔接的昆曲评弹非遗人才贯通培养路径。政企校协同打造“苏式”美育品牌,苏州市青少年交响乐团、苏州教师合唱团迎来首秀。常态开展苏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聚力创建省艺术特色学校6所、省首批高水平中学生艺术团5个。大力推进“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评选93个实践基地、55所特色学校。
进一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体育俱乐部建设,建成率100%。一方面选拔提优,比如校园足球比赛成绩持续突破,先后夺得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2个、“省长杯”冠军3个、第一届国家学生(青年)运动会男子足球U16组季军。另一方面全面均衡,2022年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48.75%,同比上升1.94%。
坚持赋能发展每一天,成就创新创业的一生
苏州教育立足全局、放眼长远,主动架设“产学研”共融共赢的链路桥梁,努力将教育的积累、潜在的人才、科创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迈向“智造之城”。
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交汇点作用。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全市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落实四大工程和16项具体任务,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新时代名城名校共生共荣新样本。全市教育系统持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专业建设,遴选首批苏州市高等院校骨干专业,创建首批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深入推进高校内涵建设。比如,苏州大学新增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未来校区二期全面开工建设;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迎来首批学生,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成立智慧治理学院、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全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先进半导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AI设计产教融合共同体相继在苏州高校揭牌。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苏州职业教育全面赋能城市发展。目前,我市构建起了以应用型本科为引领、高职教育为主体、中职教育为基础的纵向贯通人才培养体系。聚焦数字经济新赛道,在全省率先印发《苏州职业教育服务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培养数字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数字技能人才。在全国率先将“标准化”引入职业教育,率先制定职业教育地方标准《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南》《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规范》等。同时深入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建设。去年,苏州市职业大学、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牵头申报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市中高职院校聚焦苏州主导产业,组建成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8个。苏州职业院校参加技能大赛获高职组国赛24金、中职组国赛14金。
坚持尊师强教每一天,打造教学相长的一生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多年来,苏州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弘扬教育家精神,引育并举、严管厚爱,锻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据统计,全市现有国家教学名师5人、在职教师中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4人、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27人、正高级教师407人、省特级教师330人,以省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为主体的高层次教育人才数量位列全省前列。
去年9月,苏州市首届“教育世家”和“圣陶园丁奖”评选颁奖,一批优秀教师身正示范,带头领航。近五年来,我市教师荣誉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鼓励教师关注自身成长,充盈内涵,回馈学生。2019年2月,苏州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苏州市中小学班主任激励机制建设的若干意见》,2022年9月,《苏州市关爱激励教师十条措施》颁发,持续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去年,新教育实验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在全市遴选一批学校、校长、教师开展为期5年的系列培育培养;举办第三届“名师领航”和第二届“名校长领航”高研班,建设第四轮名师发展共同体和首批市级名师工作室;确定第三批30个市级“四有”好教师团队,启动第二期10个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建设,整体提升苏州名师品牌影响力。
苏州教育还积极走出去,辐射更广阔的天地。近五年来,苏州市教育局选派300余名苏州教师踏上援疆之路,其中有人两次甚至三次援疆。苏州市教育局先后与信阳市教育体育局、阜阳市教育局签订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并深化拓展与宿迁教育合作,携手共建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郑和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刚果(布)农业远程科教服务中心……十年来,多项教育经验和成果从苏州远航。
乘势而上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周志芳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与师生家长心连心,围绕“学生的一天”、服务“成长的一生”,打造获益终身的全周期教育链条,实现惠学苏城、学有优教,让优质教育可及可感,努力建设高标准现代教育强市、建强新时代苏式教育品牌,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