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插入北约成员国中间的那把“刀”,又好使了?
7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一项新的指导原则,同意部分受到制裁的俄罗斯货物通过铁路,经立陶宛运往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
立陶宛姿态强硬地卡了俄罗斯一个月,为什么欧盟出来让步了?又为什么,立陶宛被“打脸”了?
【战略要地,需求特殊】
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一块飞地,1945年被划归苏联。虽然加里宁格勒州是俄联邦最小的州,但它的地位可是大大地厉害。
那里驻扎有俄四大舰队之一波罗的海舰队,部署有“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等,就像一把“尖刀”,插入波兰和立陶宛这两个北约成员国之间。无论到维尔纽斯、华沙、哥本哈根还是斯德哥尔摩,距离都不会超过600公里,换句话说,周围一圈国家都在俄罗斯的“瞄准镜”内。
因此,加里宁格勒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保证当地物资供应,当然是莫斯科高度关注的事。正是由于没能和俄本土接壤,铁路就成了当地运输的主动脉,如此一来,物资过境白俄罗斯和立陶宛,几乎是陆上的唯一选择。
海运也是有的。货船从圣彼得堡启航,可以穿越波罗的海到达加里宁格勒,只是这样就会舍近求远,需航行上千公里才能靠岸。因此,海运是备选方案。
【禁了!立陶宛一再下手】
俄军入乌以来,立陶宛的“反俄因子”日渐活跃,终于研究出了对付普京的招数。6月18日,立陶宛宣布,停止让受欧盟制裁的俄货物过境立陶宛。
第一波被禁运的,约占俄本土运到加里宁格勒物资的50%,包括金属、煤炭、建筑材料等生产物资。
其后,立陶宛又把禁运范围从铁路扩大到公路,让加里宁格勒只能通过海路获取来自俄本土的铁矿石、煤炭和建筑材料。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到了7月10日,为配合欧盟对俄制裁第五套一揽子措施,立陶宛开始对俄罗斯的混凝土、木材、酒精和含酒精工业化学品下手。
【报复?俄罗斯多的是招】
立陶宛利用地缘优势“卡脖子”,气得俄罗斯早早召见了欧盟驻俄大使埃德勒,要求立即停止“非法挑衅”,恢复运输,否则将采取报复措施。
立陶宛当局则否认违反两国间过境协议,“甩锅”给欧盟称,自己只是“奉命行事”,执行欧盟制裁措施。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还一度放话称,该国“不会让步”。
不过,不仅分析人士不看好立陶宛,俄罗斯自己也不这么认为。
原因之一是此举必然会触发俄方反应,比如进一步强化在加里宁格勒州的军事部署,加大战略威慑,从本土和加里宁格勒两个方向对立陶宛形成夹击之势,可以说越禁运,自己越危险。
其二是以牙还牙,如俄驻立陶宛临时代办里亚博孔就认为,如布鲁塞尔不解决加里宁格勒的过境问题,俄方可考虑将通过俄进入欧盟的货物过境减少“类似比例”。这必然涉及波兰和立陶宛。
其三是回击一个“曲线球”,你卡我的货,我可以断你的电。里亚博孔提醒立陶宛,环白俄罗斯、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电力系统的存在,使得俄对立陶宛具有杠杆制衡作用。
虽然立陶宛等国表示不再买俄电力,但当这些国家想在停电和高峰负荷期请求保障供电时,就会知道“不应该那样和我们(俄罗斯)说话”了。
【立陶宛甩的锅,飞回来了】
就在立陶宛禁运俄罗斯酒之际,一则重磅消息抛出。据外媒报道,欧盟和俄罗斯已就货物过境加里宁格勒州,达成协议,布鲁塞尔提供了一份使莫斯科“完全满意”的文件。
“完全满意”可能说得太过了,因为看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回应,莫斯科并没有那么满意。
佩斯科夫表示,限制货物过境运往加里宁格勒的问题尚未结束,克里姆林宫“期待一些进展”,但“还不能说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他建议大家“要有耐心”。
消息人士称,布鲁塞尔和维尔纽斯关于对俄禁运相关最终文件的谈判,已进行了数周。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些欧洲外交官认为,在批准制裁时,欧盟委员会其实并未打算为俄罗斯与其飞地之间的货物运输设置新的重大障碍,“只是委员会未明确其规则”。
还有欧盟官员私下批评了立陶宛对俄火车进行检查的程度和频率,他们担心,这可能导致与莫斯科的对抗。
按照这些披露的信息,欧盟强调自己无意“封锁加里宁格勒”,其实还是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考虑,不想与俄彻底撕破脸,导致冲突蔓延到欧洲更多地方。这也说明立陶宛的对俄禁运,其实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它准备甩的“锅”,最终又被欧盟甩回来了!
此外,据立陶宛媒体以及Linava货运者协会统计,立陶宛的对俄禁令,将让本国的200多家运输公司破产。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中小型运输公司没能及时重新定位运输方向,或者没有足够资金这样做。
【“赔了夫人又折兵”】
7月13日,欧盟委员会对俄制裁的新指导方针终于公之于众。该方针认为,欧盟成员国的任务是监测俄罗斯是否存在规避制裁的行为。
欧盟这回说清楚了:
一、只要运输量不超过去三年平均水平,并反映“目的地对基本商品的实际需求”,那么贸易制裁不适用于俄与其飞地间的交通运输。
二、通过公路过境到加里宁格勒州仍被禁止,允许在接受必要检查的前提下,经铁路过境。
三、受制裁的军用、军民两用货物及技术产品,仍被全面禁止过境立陶宛。
对于姗姗来迟的“明文解释”,立陶宛只能照办。但立陶宛外交部仍在声明中“嘴硬”称,前一次的相关规定“更容易接受”,这一次的方针会让外界留下“一种不合理的印象”,即跨大西洋共同体正在软化对俄立场和制裁政策。
与欧盟的老谋深算不同,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还是立陶宛!(记者 孟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