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首页>新闻频道>国际新闻>国际时事

米歇尔访华,中欧在“喧嚣”中探寻互动的共同语言

  12月1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代表欧盟全体成员国访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其举行会谈。这是中共二十大后中国和欧盟机构领导人之间的首场正式会晤。

  外交是一门关于沟通的艺术,如何在沟通中找到彼此共同语言至为关键。特别是在动荡的国际形势中,中欧互动常面对“脱钩”“断链”等杂音干扰,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求同存异、清醒把握好彼此关系殊为重要。

  在会谈前,有媒体曾将中欧此番互动称为“一次展现交流意愿的行动”。如今,通过中欧之间的最新互动,外界可看到双方如何在“喧嚣”中探寻共同语言。

  这一共同语言,体现在双方对“中国新发展,欧洲新机遇”的认同中。

  一段时间以来,外界包括欧洲对中国开放进程是否减速、发展方式是否转变时有疑虑。对此,特别是中共二十大召开后,习近平密集在多个国际场合阐释新征程上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在与米歇尔会谈时,他再次介绍中共二十大的成果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既表明中国自身发展的确定性,也期待欧盟成为中国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重要伙伴。

  米歇尔回应表示,欧盟愿做中方可靠、可预期的合作伙伴,愿同中方深化欧中各领域互利合作。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的发展,也是欧洲的机遇。”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指出,这一机遇将是共享中国超大市场机遇、制度型开放机遇、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双方有望借此凝聚更多共识。

  这一共同语言,还蕴含在中欧发展彼此关系的“方法论”里。

  在与米歇尔会谈中,习近平就中欧关系发展提出“秉持正确认知”“妥善管控分歧”“开展更高水平合作”“加强国际协调合作”等四点看法,并得到欧方积极回应。

  在观察家看来,中欧这一互动既体现出双方对合作方向的认同,也包含彼此对管控分歧的共识,将成为发展中欧关系的重要“方法论”。

  “中欧需要在对彼此的定位中找到共同语言,求同存异是最关键的原则之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表示,扩大双方合作需要进取的勇气,处理彼此分歧更需要冷静的智慧。

  在妥善管控分歧方面,习近平明确提出,关键是尊重彼此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对此,米歇尔表示,欧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干涉中国内政。

  “在这一最大公约数下,中欧之间才能解决更多问题,而不是制造更多问题。”崔洪建称。

  这一共同语言,也展现在中欧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的共同意愿上。

  当前,乌克兰危机是欧洲面临的最直接地缘政治风险,其外溢效应持续影响全球。外界期待中欧通过对话找到应对危机的共识。

  习近平在与米歇尔就乌克兰危机交换意见时,引用中国古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表达出一以贯之的立场:“通过政治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最符合欧洲利益,最符合亚欧大陆各国共同利益”。

  “中国虽不是危机当事方,但却是利益攸关方。乌克兰危机既是欧洲面临的直接问题,也是中方不愿意看到的情况。”高飞认为,中方强调通过政治方式解决危机符合欧洲和亚欧各国利益,是希望和欧方就解决危机的方式达成共识。

  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劝和促谈”始终是中方的明确立场,但却不时遭到外界误读或刻意曲解。有评论指出,这一场中欧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可以使双方更清晰了解彼此应对危机的共同语言。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表明在亚欧大陆上发生的乌克兰危机,对中国、对欧洲都将造成影响,也需要共同应对。”崔洪建表示,“双方应对危机的共识,将在未来如何转化为更具体的合作值得期待。”(黄钰钦 谢雁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3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