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记者获悉合肥聚焦自然资源领域建设用地审批,推深做实为企服务、“民声服务”工作机制,分类保障各类有效投资项目用地需求,不断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加强规划保障优化审查审批
近年来,全市积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保障。在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前的过渡期内,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同级自然资源部门审查通过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控要求的既有详细规划,可以作为项目用地报批、规划许可的依据。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优先序,确保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不突破的前提下,对符合规定情形的城镇开发边界可进行局部优化。
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根据项目成熟度和建设时序,精准配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省级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省重大产业项目,实现用地计划指标和林地定额指标应保尽保。对“双招双引”“招大引强”入皖的优质及头部产业项目,可预支或省级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
优化用地审查审批,推进建设项目用地预审阶段规划选址综合论证。允许分期分段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建设项目直接相关的改路改沟改渠和安置用地与主体工程可分别报批。建设过程中因地质条件、文物保护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确需改变原批准用地范围的,可按程序申请调整用地。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应保快保”
接下去,合肥将持续做好土地、林地等要素资源的统筹,以最快速度让最好项目获得资源保障。
国家重大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国家配置用地指标,占补平衡指标原则上申请省级统筹。省、市重大项目,经营性用地以及跨县(区)域单独选址项目用地指标、占补平衡指标等由合肥市统筹调度。
为了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单独选址项目在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经批准实施后,直接核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决定书。重大建设项目经依法批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直接从储备区进行补划,不再组织省级实地踏勘。
持续发挥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加大调度力度。对省级以上立项的能源、交通、水利项目开展先行用地工作,更好推动项目用地“应保快保”。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