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盐城市建湖县,有一位名叫刘永生的73岁老船工,他的名字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37年来,“江苏好人”刘永生和家人精心抚养着一名被拐的先天性脑瘫男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善良与担当,传递着温暖与力量。
临时托付,开启爱的旅程
1987年10月,建湖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破获一起拐卖儿童案件,解救出一名男童。因无人看护,时任派出所所长王正扬立即想到县航运公司职工刘永生、杨为菊夫妻。这对夫妻时年均为38岁,平时工作勤恳,乐于助人。于是所里便将男童托付临时寄养,待破案后再转交其亲生父母。
刘永生、杨为菊夫妻二人接到消息后来到派出所,二话没说,就将孩子抱回家。杨为菊抱起孩子心疼地说道:“这孩子命苦,这么小的年纪就离开了父母,我们一定要把孩子缺失的爱给补上。”当天给孩子洗澡时,夫妻俩发现孩子不会说话,而且身体有些异样,胸部凹凸不平,食指不能弯曲。后经过多方求医,孩子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刘永生夫妻俩得知后,非但没有嫌弃,反而更加小心呵护孩子。
精心呵护,无血缘胜似亲人
一年后,拐卖儿童的犯罪分子服法进了监狱,公安机关虽下了很大功夫,明确专人专案调查,却最终未能找到孩子亲生父母。1988年12月底,公安人员来到刘家,征求全家人意见。家里人异口同声地表示:“我们虽收入不高,但够吃够用,只要有我们一口,就不会饿着孩子。一年多的相处,我们与孩子已建立起感情,这孩子很可怜,没有爹娘,身体又残疾,实在不忍心将他送走。”公安机关经再三征求意见,最后同意将孩子留在刘家,并帮其申报了户口,取名刘军。
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刘军慢慢长大。“平时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存下的一点积蓄,为给刘军治病,全部花光了。钱是身外之物,用完可以再挣,只要把他的病治好,一切都值得。”刘永生说。左邻右舍的邻居们说刘永生、杨为菊对待刘军,不是亲生胜过亲生。如果不是他们的精心照料,刘军早就没命了。
三代接力,爱的美德薪火相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永生和杨为菊夫妇逐渐年迈,照顾刘军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于是,他们把照顾刘军的重任交给了女儿刘芹。刘芹,这个仅比刘军年长9岁的姐姐,丝毫没有推辞,毅然决然地肩负起了照顾弟弟的重任。在刘芹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下,刘军的生活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却依然在阳光与温暖的环境中幸福地成长起来。
如今,好家风又传到了第三代。刘芹的女儿葛梓轩今年18岁,品学兼优。从小她就对舅舅刘军特别尊重关照。刘军虽患脑瘫,不会说话,但每次见到外甥女葛梓轩回来,总会咧开嘴笑个不停,还从嘴里冒出两个让人勉强听懂的字:“宝宝!”
刘永生一家克服经济困难,倾尽所有为刘军提供了最好的照顾。从最初的求医问药,到数次意外后的紧急救治,再到日常生活的点滴关怀,刘永生的爱如同航标灯,照亮了刘军前行的道路。他们的故事,是对“大爱无疆”最生动的诠释,也是对社会正能量的有力传递。 (李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