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

首页>地方频道>芜湖>要闻

“两高融合”释放澎湃创新动能

□记者 王磊

在芜湖高新区安徽瑞迪微电子公司的无尘车间里,身穿防尘服的操作人员穿梭于全自动的生产线之间,有条不紊地进行IGBT芯片封装,大型设备满负荷运转,现场一片忙碌。落户芜湖5年时间,该公司已成为专注于IGBT/FRD以及碳化硅MOS/SBD芯片设计、功率模块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企业,并于2024年跻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芜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上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产业+科创”的深度融合是芜湖创新向上的一大特色,在弋江区,持续推动高新区、高教园区“两高融合”,则为这一创新特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四链融合发力,壮大科技企业矩阵

“我们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更看好芜湖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长期布局、持续深耕。”公司负责人介绍说,2019年创始团队在芜起步,始终把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5年时间已申请专利4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项。“我们高度自动化的IGBT/SiC模块封装测试生产线可以为60万台新能源汽车提供支撑,公司二期项目也已经启动。”该负责人介绍说。

在瑞迪微电子所在的芜湖国家级高新区,拥有10余家上市企业、4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85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这里也是芜湖高校园区所在地,坐拥6所高校,7千多名在校教职工,智力资源荟萃。

近年来,弋江区加快推动“两高融合”,把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向创新要“实绩”。围绕企业创新主体,弋江区在推动“四链融合、全面协同”上下功夫,“外引”“内育”相结合,不断壮大科技企业矩阵。以政策杠杆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争创省级以上研发创新中心,培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位于区企业服务中心的芜湖高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连续三年获评“全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突出贡献单位,将真金白银投下去,助力创新型企业心无旁骛谋创新发展。

该区发挥亩均效益评价的导向作用,推动要素资源供给向区内高科技投入、高亩均产出的企业倾斜。2023年,该区招引有影响力的总部项目27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了一批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在高新区落子布局。

多方协同牵引,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

高水平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弋江区拿出一揽子举措,不断强化校地协同、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推动高校、产业研究院和企业多方联动,赋能创新发展,成效正在显现:

常态化开展科技大走访,覆盖科技企业200余家,收集技术、人才需求100余项;

安徽师范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分别与奇瑞新能源、达尔智能、华东光电等企业联合申报“赤铸之光”重大项目;

2023年,皖南医学院、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与芜湖市内企业共签订技术合同349个,金额8896万元;

安徽省2024年科教融合学院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单位名单出炉,全省仅有6家单位上榜,西电芜湖研究院是芜湖唯一一家;

……

以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为依托,弋江区结合主导产业的人才需求,推动产业教授走进课堂,鼓励“订单式”培养,支持本地企业在区内高校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提升高校专业与本区产业的匹配度。同时,支持区域内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建立更多产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随着西电芜湖研究院、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不断发展壮大,创新平台已经成为科技招商、招才引智的重要渠道。近三年,高新区吸引60余个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落户。

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产业质变,也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高新区出台省域副中心创新引领区若干支持政策,其中明确了支持“两高”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出台优先支持校企合作项目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等一揽子政策方案,全面盘活创新资源。

当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创新要素在这里碰撞激荡,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创新活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2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