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局长通道”开启。骆 烨 摄
1月20日上午10点,绍兴大剧院一楼大厅东侧气氛热烈,“局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正在举行。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后,6位市级部门负责人走上“局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
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坚定不移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半个多小时里,6位市级部门负责人围绕自身工作,聚焦产城人文融合发展,谈认识、讲思路、谋举措,以专业、务实、坦诚的交流,发出为民履职的强音。
产业是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基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项目的有力支撑。率先登场的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何坚刚用一组数据,展现出绍兴在新的一年“争分夺秒抢开局”的奋进之姿。“全年计划实施项目1543个,总盘子较上年增长7.4%。我们将持续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市县联动,部门协同,攻前期、抢进度、拼速度,省‘千项万亿’工程新建项目开工率一季度就力争超过50%。”何坚刚信心满满地说。
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走上通道,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飙向大家分享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绍兴文理学院和东北大学、北方重工合作共建的深部金属矿智能开采与装备实验室刚刚获得科技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认证,这是我市第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今年,我们将抓深抓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和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强化创新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王国飙说。
城市是产城人文融合的空间载体。在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中,低空经济领域正成为新的发展赛道。“交通运输部门将深入落实‘一城·两翼·三极·百星·千亿’的战略构想,全力打造具有绍兴辨识度的‘星空之城’,争创国内一流、全省领先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打造更多具有绍兴特色的应用场景。”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何建说。
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三农”领域也可有大作为。在通道上,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吕田介绍,绍兴将通过打造“和美越乡”共富片区蹚出共富新路,“今年我们将全市域推进‘和美越乡’共富片区建设,欢迎广大朋友走进绍兴的美丽乡村,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文化是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内核灵魂。市文广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华良说,今年绍兴文旅系统将围绕“以文润城、以文强产、以文化人”三篇文章,聚力文商旅融合,打造人文经济绍兴样板,让精神共富成为“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建设的靓丽底色。“我们诚邀海内外朋友来绍兴过大年,共游稽山鉴水、共品黄酒之醇、共赏书法之美、共走唐诗之路、共听越剧绍剧之韵。”在现场,胡华良向海内外游客发出“新年来绍兴 全年都高兴”的诚挚邀请。
人是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关键主体。绍兴的老龄人口占比较大,让老年人“医”路畅通,也是一个热点民生话题。最后一个走上通道的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袁乐,与大家分享了绍兴在这方面的努力。“今年我们将围绕让老年人看病就医更方便这一目标,深化五大行动。今后,村里的卫生室就能直接预约上级医院号源,全市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以刷脸就医,没带医保卡,不会用智能手机,仍然可以完成挂号、门诊、住院、取药等。让我们的老年朋友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健康服务。”袁乐说。
信心在这里激荡,动力在这里迸发。6位市级部门负责人的发言直击热点,干货满满,展现出“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激励全市上下奋力投身到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建设热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