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原本要拆除的废弃老桥,巧换思路变身街头公园。近日,位于宜兴丁蜀镇的红旗桥口袋公园建成开放。“一举多得,既解决周边居民的停车、家长等候、儿童游玩等民生问题,又增添了一处景观、留住乡愁记忆。”丁蜀镇建设局戚利敏介绍。
据了解,紫砂特色小镇丁蜀今年上半年已建成2个口袋公园,计划下半年还将建成3个,届时该镇口袋公园将达到10个。这些投资不多、体量不大的镇上小公园特色鲜明,不仅连接着“大民生”,更像是神奇的“魔袋”,体现着地方在城市更新中的用心。
民生为先
城市更新中的“画龙点睛”
一条紫砂路,陶都故事会。路两侧大师工作室、艺术馆林立,被誉为陶都产业人文景观走廊。去年,丁蜀镇新的紫砂路北延和双龙路连接段建成通车,由于道路变更,老红旗桥便不再通行车辆。按过去常规做法是拆除老桥,但考虑到周边居民步行方便,更重要的是老桥拆除后周边零星小地块分散难以有效利用,政府与当地居民进行了多轮全方面的论证,最终决定保留该桥,并以桥为主体结合周边地块打造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摸索的是城市发展进程中“见缝插绿”的路径,如何更好地与当地百姓生活、民生需求等相结合?红旗桥口袋公园的诞生便是城市更新语境下的一次“画龙点睛”。
步入该公园,5000平方米的空间里规划出了100个车位。“附近店铺、小区、学校等人流量多,停车需求很大。”该项目现场负责人陈亮介绍。口袋公园设计前,相关部门做了详细的排摸,附近沿街街道已规划的停车位严重不足,解决停车难是重点。其次,还需满足家长等待、儿童友好等功能。
橙色色调、时尚的造型……口袋公园整体风格偏活泼。记者在现场看到,老红旗桥已“变废为宝”,桥面规划了多处花坛式座椅,沿着桥面往两头延伸,结合桥面下坡台阶设置了阶梯式座椅,植入了陶都元素,周围还布置有黑板书写区,设置了简易吧台、桌椅和流动厕所。
留住记忆
“老宝贝”焕新打造活力空间
细数丁蜀已投用的7个口袋公园,有些曾是红火一时的市场商铺,在时代洪流中日渐没落,成为尴尬空间;有些曾是街区普通的转角、违建遍地的夹弄,灰头土脸、无人问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板块,如何将老厂房、老窑址、老市场等“老宝贝”重新利用,焕新拥有不同记忆的土地,是丁蜀镇考虑的重点。
丁蜀镇西山农贸市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政府易地重建了现代化新市场后,对老市场地块进行了口袋公园综合改造。与一般公园不一样的是,这里功能更为齐全。原有码头上用于卸货的楼梯改造为了亲水阶梯,并设置码头吊车雕塑,留住城市记忆;紧挨着亲水阶梯的原市场大棚,成了包含有篮球场、健身室等设施的社区健身中心;白宕河南岸,原地块建筑拆除后改造成的堆缸小院不仅呈现满满的中式风格,还是附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聚会聊天、看书下棋的好去处。
陶文化元素无处不在。同样在最新开放的杨树头后窑墩口袋公园,汤渡社区党总支书记闵震涛介绍,依托老窑址和部分老树,布局增加了红色元素,沿河建设观光步行道,并把河边的围栏、公园的路面进行了全面的升级。
丁蜀镇副镇长潘雪倩介绍,丁蜀历史城区改造遵循几大原则,即以改善城镇居民生活条件为主,融入当地生活,重在环境品质改善,同时始终贯穿传承历史陶文化的主线,于无声处体现陶都生活特色和文化记忆。
串珠成链
沉浸式体验陶文化魅力
口袋公园与城市公共空间、功能配套、景点等“串珠成线”,带动街区绿起来、活起来,不仅让城市成为“建在绿中”的大公园,更串起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风景廊道。
站在红旗桥口袋公园往北看,造型别致的陶美术馆仅有200多米距离。这座位于陶二厂的地标建筑还未正式投用便成了网红打卡地。陶二厂由老厂房紫砂二厂改造而成,打造集文创核心区、高品质生活体验区、现代陶艺与科技融合区等多种功能与体验为一体的一站式创意园区。今年端午市集吸引了4万多人次前来打卡。
而在陶二厂的北面,是极具文化韵味的蜀山口袋公园。该公园约7000平方米,以“紫砂雅趣、苏韵园林”为设计理念,巧用陶元素的沿河扶栏、连廊、景墙、假山等景观元素,沿河新建人行步道、九曲桥、四角亭,呈现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水墨江南园林景观。每年的中秋节、春节等传统佳节,社区都会在口袋公园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
近年来,丁蜀镇着重打造“陶式生活 自在丁蜀”城市IP。口袋公园与城市地标的串联便是这一理念落地的生动诠释。沿着蠡蜀路、紫砂路,有陶二厂、陶坯码头、黄龙山地质公园等多处陶文化地标,口袋公园穿插其中,让游客置身丁蜀陶文化空间中,既能沉浸式感受到陶式生活的魅力,也可体验到“自在丁蜀”的惬意与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