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安徽滁州:一体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滁州市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个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立足“双圈互动、左右逢源”优势,锚定打造长三角“四个地”要求,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借东风、搭平台、促合作,高质量建设省际合作平台,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一体化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连续三个季度居全省前2位。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滁州市将进一步发挥优势、释放潜力,拉高标杆、跨越赶超,高标准建设长三角区域性现代化城市,高水平打造长三角新兴产业聚集地,在省内城市中巩固发展位势、在长三角城市中争先进位,奋力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贡献。

  城市城区合作开创新局面

  全面加强友好城市交流。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南京、苏州、湖州、上海等沪苏浙城市考察交流,高位推进重点合作事项,与上海杨浦区签署了全面深化合作协议,与徐汇区签署了《建立友好城区关系 开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升级产业、科创、人才、民生等领域合作,与沪苏浙城市合作实现县(市、区)、园区全覆盖。选派118名优秀年轻干部赴沪苏浙跟班学习,其中赴南京市31名,沪苏浙来滁挂职锻炼干部3名。纵深推进宁滁结对合作帮扶。用足用好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支持政策,宁滁结对合作帮扶各项任务纵深推进,制定宁滁结对合作帮扶年度工作要点,共同召开现场推进会。联合南京市工信局举办“南京都市圈汽车巡展暨宁滁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两市共有60余家汽车生产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参加对接交流。

  该市以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为平台,积极在上海搭建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的桥梁、展示形象的窗口,每年举办“双招双引”等各类推介活动近20场次,目前已成为滁州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项目推介、产品推广、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省际合作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省际毗邻合作不断加强。批复设立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27.4平方公里产业集中区,一期产业承接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二期路网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三期前期工作全面展开,累计投入37亿元,建成了33条51公里园区路网,66万平方米科创综合体、电子信息产业园、南浦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项目。2023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4个、总投资272亿元,35个项目实现新开工,19个项目建成投产,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6个、总投资超850亿元。天长—六合等毗邻地区合作稳步推进,泛美航空大学城、中铁建科创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用。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快速发展。

  滁州经开区成功跻身国家级经开区50强,中新苏滁高新区上升到省级层面高位推进,新增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前期工作全面启动,获评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全省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3个宁滁结对合作帮扶园区已完成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7项规划编制,全面启动路网和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合作园区主导产业,开展联合招商,共同组织“南京商会皖北行”活动,50余家南京企业先后赴园区实地考察。挂牌以来3个园区签约落地项目33个、总投资近300亿元。市际产业合作园区启动建设。依托合肥都市圈辐射带动,编制合滁产业走廊发展规划,启动建设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4500亩,其中一期501亩道路和标准化厂房已开工建设,签约落户一批重点项目,着力打造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基地、合肥都市圈产业转移承接基地。

  全市每年新引进的亿元以上项目中,超50%来自沪苏浙地区、省外项目占比近70%。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

  突出创新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优化科技服务、完善政策体系,不断推动创新驱动提速增效,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跃居全省第三。

  突出创新协同联动。成功举办2023年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大会,正式加入联盟和“双创券”通用通兑试点区域。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南大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南信大天长研究院、南农大滁州科教创新园等创新平台,引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全面加强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创新等领域合作。

  突出创新人才引育。围绕打造长三角吸引人才的集聚地,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出台高层次人才政策25条、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政策18条,举办“星耀滁州·会客虹桥”“才聚满天星·筑梦新滁州”系列活动,开展“千企百校行”校园招聘,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数均较上年翻番。人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案例获评“全国百佳案例”,蝉联“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系全省唯一。

  现代产业体系得到新加强

  加快打造长三角产业辐射腹地,滁州市围绕“新三样”和新兴产业,实施光伏、半导体、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医药器械、智能家电、新型化工、健康食品等八大产业链“链长制”,着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勇当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争创全省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争创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

  深入实施“投资安徽行”活动,着力攻坚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近三年引进沪苏浙产业项目近800个、实际到位资金居全省第1位,在全省率先实现省际合作园区、百亿产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上市企业等四个县域全覆盖。2023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13个,来自沪苏浙地区的项目占52%、实际到位资金居全省第一。

  “新三样”产业实现新突破,连续3年举办全国光伏行业大会(论坛),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9家落户滁州,去年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产值1362亿元,同比增长56%;动力电池产业集聚了比亚迪、国轩、力神、天合等一批头部企业,去年产值增长超25%;新能源汽车产业去年规上企业达483家、居全省第三,实现营业收入超600亿元,增长25%。签署宁滁产业合作工作协议,组织100余家企业参加南京新能源汽车、优特钢、芯能量新应用等产业供需对接会,深度嵌入都市圈产业链供应链。

  加快打造长三角高端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持续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打造长三角的菜篮子、大厨房,助力乡村振兴。累计建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4个,在南京、苏州分别设立滁州名特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连续两年举办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秋季代储浙江省级储备粮17.3万吨。

  加快打造长三角康养旅游目的地,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都市圈跨省域旅游线路,谋划建设琅琊山、老嘉山2个国家级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培育天长滨湖等12个康养旅游集群。成功举办2023中国·滁州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和2023年南京都市圈文化和旅游专委会工作会议,面向南京等长三角城市举办10场专题推介。

  营商环境民生共享获得新改善

  滁州市持续创优区域营商环境,省外对标苏州、省内对标一流,全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在全市深入开展“遍访企业、助企纾困”等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联系帮扶企业的“首席服务员”,在全省率先出台首部地方性法规《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连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举措,实现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一网通办”,148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异地办理。发布首个市级《证照并销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工程项目“全程包办”等一批创新举措全省推广,入选全省创优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点市、全国优化产业营商环境先行典范,获评“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系全省唯一入选地级市。

  该市聚力“公铁水”多式联运发展,加快建设省际区域示范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已建成百亩以上物流园16个、获批省级物流集聚区5个。谋划实施2024年度与沪苏浙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项目8个。今年1月至3月新签约供应链和现代物流产业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24.92亿元。与长三角城市开展医疗合作200余项、办学合作10所,全市112家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平台,实现县级跨省联网全覆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建成招生。与上海嘉定、苏州吴中签订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合作协议,与南京签订民政帮扶协议,“亭城通”市民卡与南京等全国110个城市实现联网互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6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