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备受瞩目的“热词”。
什么是具身智能?还得从人工智能说起。目前,我们和人工智能的交互还局限于虚拟世界,AI能够回答问题、画画、剪视频,却不能帮助我们做家务、搬东西。
如果想要和AI在真实物理世界中实现交互,就要给人工智能这个聪明的“头脑”装上一副“身体”,而人形机器人就是具身智能的代表产品。
在合肥,有一家本土孵化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数千万元融资,一度成为合肥开年最火热的“新星”。
上得厅堂 下得厨房
走进位于中国视界产业园内的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灰色外壳的人形机器人一字排开,宛如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这是企业自主研制的首款低功耗、高性能通用型安全人形机器人ZERITHZ1。
蛇年春晚舞台上,穿着花棉袄转手绢的“显眼包”人形机器人迅速走红,它可以模仿人类展示多组复杂的舞蹈动作。
“我们这款机器人也具备全身模仿能力,可以完成简单的舞蹈编排动作。”零次方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闵宇恒表示,ZERITHZ1不仅能够跳舞,还会模仿人类打拳,也能承担叠衣服、摆放水果等工作,妥妥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在工作人员的操纵下,它还能顺利通过楼梯、斜坡等复杂地形,展现出出色的复杂障碍越障能力,这一特性方便今后在抢险救灾等特殊场合应用。
“未来,智能机器人会像汽车一样,成为一种大宗消费品,作为办公助理、家庭保姆等逐步地进入我们的生活,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零次方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李宜哲表示,目前企业也是在向这个方向进行持续地研发。
“在接下来的3到5年内,ZERITHZ1将逐步进入家庭领域,承担更多细分场景的操作任务。”闵宇恒表示,可以应用在收拾衣服、端茶倒水、整理归纳等任务,也可以陪伴小朋友一起成长。
想象一下,下班回家就能吃上机器人做好的晚餐,房间还收拾得一尘不染,连孩子的作业都辅导得妥妥的,这样的机器人保姆是不是你想要的?
不被定义 无限可能
“00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这是闵宇恒和公司几位早期创始者的共同标签。
“0的0次方在数学上是未定义的。”闵宇恒谈到公司名称“零次方”的由来时说道,“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名字传达出一种没有上限、不断突破边界、充满无限可能的理念。”
事实上,零次方机器人正是以这种精神为驱动力,推动着技术的持续创新。
团队由清华AI&Robot机器人实验室的博士、硕士与资深行业专家组成。近3年来,该团队在机器人操作及运动控制领域成果突出,在TRO、CORL、ICRA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了数篇论文,荣获多项国家级机器人比赛冠军。
目前,零次方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地形运动控制、全身协同运动控制、基于视频特征模仿学习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已位居国内一流。
提起未来,闵宇恒满怀信心。“目前,零次方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并拿下千万订单,进入量产阶段。”闵宇恒透露,2025年,零次方将实现共计500余台多型号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落地,广泛应用于服务业、教育、文娱、展览等行业。
“作为安徽人,我希望包括零次方在内的更多‘合肥造’人形机器人能够走出长三角、走向全国!”闵宇恒深信,未来依托合肥这片创新热土,零次方机器人必将开创无限可能。
“安家”合肥并非偶然
2025年1月,零次方机器人公司落户合肥包河区,由清华大学和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孵化。
闵宇恒说,企业“安家”合肥并非偶然。
合肥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具有产业链上的资源优势。“合肥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比如合肥的汽车产业、家电产业已经使用了工业机械臂,这就为我们机器人的上游供应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闵宇恒说。
在合肥这片科创热土,企业既触摸到产业脉搏,更感受到城市温度。“今年初,包河区率先成立了人形机器人产业专班,并在融资、人才等方面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对接不到一个月就完成资金到款。”闵宇恒表示,合肥市拥有良好的科创氛围,在人才、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都是靠前的。
如今,具身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合肥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加速“奔跑”。
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里,收到指令的“启江二号”人形机器人将一杯果汁递给了面前的技术人员。在2024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启江二号”还曾熟练地为观众派发橙子,吸引了不少关注。工作人员透露,2025年,“启江二号”将率先在部分家居场景、工业场景开展示范应用。
据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智能机器人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也形成了“核心技术攻关—关键部件研发—整机集成应用”的集合链条。
为了推动产业聚集,合肥市还在包河区、瑶海区以及高新区(兴泰金融小镇)规划建设智能机器人产业园,不断延链强链补链。同时推动数据采集和训练中心、精加工服务中心、测评中心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尽快落地,打造良好产业生态。
众多人形机器人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今年初,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有150余家,其中以合肥零次方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整机集成企业10余家、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大脑”企业6家、以中科深谷为代表的“小脑”企业13家、以哈工图南为代表的核心部组件企业20家,其他元器件、场景应用企业55家。
“合肥将持续深挖制造业、服务业、特种行业等领域典型应用场景,围绕具体领域真实场景诉求,打造可解决应用痛点的典型示范场景。”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智能机器人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6年,合肥在文旅、教育等领域培育30个示范场景应用。
当“启江二号”递出一杯果汁,当“零次方”书写无限可能,合肥已站在具身智能革命的潮头——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一次关于人类与机器如何共生的未来探索。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