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近气温升高,夜幕下的锡城街头,夜骑风潮愈发流行起来。“晚上沿着蠡湖、雪浪山、十八湾等‘骑行圣地’,一次刷上五六十公里,享受独有的清凉与自由,甚是爽快。”我市骑友陆阳光,每周都要保持两到三次的骑行频次。6月3日是“世界自行车日”,昨悉,去年我市编制完成了自行车友好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成为全省首个编制并发布相关专项规划的城市。当前无锡正按照规划指引,加快构建“通勤+休闲”两张骑行网络,为像陆先生一样的骑友营造更安全、舒适、友好的骑行环境。
昨日记者在高浪路上看到,非机动车道路权清晰,分别用绿色和蓝色的环保陶瓷颗粒为自行车道和电动车道做了标识。“自行车道宽2米、电动车道宽2.5米,加起来4.5米的宽度,可以说是现在非机动车道中最宽的了,给骑行者满满的安全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士介绍,无锡拥有建设自行车友好城市的良好基础,目前全市70%的主次干路设有独立非机动车道,90%的非机动车道设有绿化带等物理隔离。细心的市民可以发现,在五湖大道和大通路十字口,有专门的自行车过街引导线,并在停车等候区域前用醒目的红色标注了“右转危险区”,提醒货车等大型汽车右转时注意骑车市民的安全。
“建设骑行友好城市不仅对倡导绿色出行、打造零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吸引年轻人关注、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有力举措。”参与规划编制的北京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规划师王赫说,虽然无锡有良好基础和氛围,但调研发现,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在一些滨水岸线骑行网络仍有“断点”,部分中心城区道路受空间限制没有非机动车道等,都需要逐步完善提升。
结合出行需求和骑行功能,规划提出要加快编织“通勤+休闲”两张骑行网。来自共享单车的数据显示,我市自行车通勤需求主要集中在老城和太湖新城双核间,同时以老城为中心的南北、东西向贯通性廊道初步显现,因此,要在此基础上,加快形成“一环+九联+十一射”的通勤骑行网络,畅通一些过桥、过路的骑行道“断点”,提升便捷性和安全性。围绕用好山水资源,构建“山水连城”的休闲骑行网络,太湖、蠡湖、京杭运河、伯渎港、马山、阳山等区域都是可重点打造的骑行区域。
完善交通标志标线、清理施工现场,惠源路(金惠路至堰新路段)道路提升工程将在本月5日完工,在惠源路与欣惠路、政和大道、文惠路交叉口都设置了非机动车二次过街交通流线,引导骑行人士安全过街。一条条舒适、友好的骑行道正为这座精彩城市“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