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筹备组已经收到10多份项目报名材料了,涵盖氢能技术研发、储能应用、燃料电池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两天,缙云先进制造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缙云工程师中心”)的团队成员们格外忙碌,缙云2025年氢能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开赛在即,作为承办方之一,他们要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类,重点关注技术可行性、市场潜力及创新性。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报名项目来自全国各地,展现了氢能产业的创新活力和多元发展方向。这也从侧面说明,缙云这几年布局氢能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对外地企业具有吸引力。”缙云工程师中心主任孙锋说。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缙云县瞄准细分赛道,在现有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上,逐梦氢能产业新蓝海,已吸引集聚用氢装备相关企业34家。其中,2022年缙云县政府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下属科技平台公司合作,共同打造的缙云工程师中心起到了关键作用。该中心聚焦用氢装备主导产业招引项目及人才,目前已招引落地氢能产业项目9个,全职归国博士3名。
缙云作为山区县城,发展氢能产业的优势在哪?在孙锋看来,从制氢、储氢到应用,缙云有全链条式的基础“东风”,全县广泛分布水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清洁、低廉的电力能源为电解水制氢等绿氢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资源条件,智能装备制造可加速氢能零部件加工环节进程,智能短途交通、健康医疗等产业为氢能产品投放市场提供了应用场景。
“作为区域级创新赋能平台,我们要做的就是孵化引育适配缙云的氢能产业项目和人才,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助力缙云打造成为氢能关键材料、技术及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孙锋介绍。
浙江氢阳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就是缙云工程师中心引育的一匹“黑马”。虽然是2023年下半年才投产的新企业,但氢阳能源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喷射式氢循环系统实现了技术性能“弯道超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到了产品国产化替代。目前公司已有5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的有7项,今年的意向订单有近2000万元。
产业的良性发展,除了形成集聚效应,也要在链上盘活。今年以来,缙云工程师中心的团队已经跑了广东、江苏、安徽等多个省份,为的就是寻找考察氢能链群企业。“我们在无锡考察的氢能农用机项目,合肥做氢能燃料电控系统的项目目前都有落地意向,如果顺利落地,将进一步完善缙云氢能产业链条。”缙云工程师中心副主任王静渊介绍。
在氢能企业集聚的丽缙高新区,上下游链条已日趋完善。氢阳能源在缙云工程师中心的帮助下,与同在中心内的航翼智能、缙氢公司等产业上下游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氢燃料无人机等氢能智能装备产业链中制氢—用氢的各个环节。去年4月,缙云10家氢能企业抱团组建缙云县氢能企业联盟,在技术创新、产业协同、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更紧密的联动。
经过这两年的发展,缙云氢能装备产业版图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以制氢设备、燃料电池、氢能检测为主的氢能产业链,全产业链产值超1亿元。
今年3月,丽缙高新区氢能装备产业化及应用成功入选浙江省2025年未来产业先导区财政专项激励攻坚任务揭榜名单,预计可获得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于致力于长期主义的企业来说,地方主导的产业方向和订单潜力最具有吸引力。”孙锋说,入选先导区揭榜名单,释放了缙云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方向信号,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未来可以拿到更多订单。
“我们经常给企业当‘业务经理’。”孙锋笑着说,现在的创新孵化平台不再是传统的甲方视角,而要用丙方视角为企业出主意、做服务。入驻缙云的氢能企业团队不乏搞技术的硕博工程师,但缺少市场人员。为让更多企业的创新技术“走”出实验室,孙锋和中心运营团队三天两头往企业跑,帮企业找人才、拓市场,寻求合作、获取订单。
暗流科技(丽水)有限公司重点布局氢能无人机动力系统。去年4月,缙云工程师中心团队陪同暗流科技主要负责人前往湖州,与天能集团氢板块主要负责人洽谈业务合作。今年,中心又帮助项目组浙江济盛科技有限公司解玄博士团队与缙云本地企业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对接,为双方在氢能应用领域合作牵线搭桥。目前,济盛科技与涛涛车业已进行两轮深度洽谈,接下来将考虑研发产品。解玄说,从项目招引、落地,再到企业发展,缙云工程师中心的全程“陪跑”令他感动,“像娘家人一样亲切”。
这几天,缙云工程师中心首席科学家奥克兰大学博导祁伶俐与招引的项目公司忙着谋划2个氢能项目,准备参加新西兰的创新技术大赛,用技术输出获取海外订单。而孙锋和团队成员又踏上了考察项目的高铁,除了考察项目,他还想帮企业找愿意“陪跑”的民间资本,解决山区县社会化资本弱、基金数量少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