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变人工智能先发优势为大模型领跑优势,徐汇让大模型产业撬动新质生产力
引燃“核爆点”,大模型产业加速成势
新年首个工作日,扎根徐汇区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极氪正抓紧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对接落实年前刚达成的合作事项,通力研发支持多模融合的车域大模型。企业成了出题者,也让“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的更多科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去年以来,徐汇区跟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变人工智能的先发优势为大模型的领跑优势,创建上海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已有6家企业通过全国前两批大模型产品备案、16个算法完成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均占全市的3/4。
“放大平台牵引功能,为各类企业创造更多协同创新机会,营造大模型优质生态圈。”徐汇区科委主任张宁透露,这是今年发力大模型加速成势的重点之一。此外还将把打造大模型生态集聚和创新应用高地,作为区域人工智能发展的“核爆点”,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让大模型产业提速发展,加速撬动新质生产力。
“三张清单”加速项目落地
“以产业化为目标,加速大模型价值落地进程;以大模型为支点,撬动人工智能突破发展;以全要素为保障,扩张大模型合伙人生态。”张宁这样注解从“施工图”到“实景画”的转化路径。比如,促成供需对接,需求侧聚焦商业、汽车、金融、文体、基层治理等方面,定期征集应用场景并揭榜挂帅;供给侧通过专项资金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抢占行业级应用市场,打通供需循环。
基础层、模型层、应用层等全覆盖的多元大模型参与者,是这一路径实现的基础。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徐汇区营商服务中心主任、大模型招商工作专班负责人张滋手头的3张表单仍在不断更新——分别是大模型企业目标清单、对接清单和落地清单。团队对全国范围大模型产业相关企业、平台、机构精准排摸,梳理形成“目标清单”;经逐一对接,将有合作条件的项目纳入“对接清单”,并实时掌握进度、了解需求、化解堵点,推进目标企业尽快落地。两张清单层层压实,才有了“落地清单”。落地清单上的企业,待今年“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二期空间释放后,有望分批入驻。
厚植沃土存量企业“梅开二度”
智象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的新锐,也是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通过大模型备案的初创企业之一。招商团队一旦接洽,次日就上门拜访,企业当即达成入驻意向,一周完成落地,“闪电”合作。
“厚植沃土,才有企业纷至沓来。”徐汇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夯实顶层设计牵引,率先发布全市首个区级大模型专项政策,到打响标杆载体品牌“模速空间”,“大模型企业获批迈入市场应用的成功个案,都有内在逻辑和规律”。张滋进而解释:在大模型创业者眼中,资本、人才、政策等资源要素的集聚,就是为大模型产业生态护航。眼下,徐汇区大模型算力补贴项目正在申报中,将持续强化对大模型企业发展的支撑,吸引研发团队、优质创业企业及生成式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进一步集聚。
“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下,一些老牌存量人工智能企业得以“梅开二度”。譬如新近延伸出大模型业务的星环科技,不久前获批面向用户开放服务。去年以来全区新引进MiniMax、无问芯穹、智象未来等50余家优质上下游企业,今年将再招引100家。
此外,还将继续重点加强金融保障力度,联动徐汇资本、科创投等国有资本,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投数字经济,特别是大模型领域优质企业,让一批“独角兽”“千里马”竞相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