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安庆:以黄梅戏艺术节为契机 建设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市

  长江,用自己的深沉和广阔,滋养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安庆是长江流入安徽的“第一站”,素有“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美誉。黄梅戏从这里唱响大江南北、享誉海内海外。

  从1992年10月6日在安庆市举办第一届黄梅戏艺术节至今,黄梅戏艺术节已经走过了32个年头。以黄梅戏艺术节为契机,建设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市,9月22日,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将在安庆拉开序幕。

  黄梅之乡 戏韵流芳

  坐落长江之滨的安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皖江文化由此发源,“桐城派”在此生长,黄梅戏因此而兴。

  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桐城派”雄踞文坛200多年;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科学家方以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两弹元勋”邓稼先、美学大家朱光潜……赫赫声名响彻历史长空。

  黄梅戏起源于清代中晚期的皖鄂赣地区的乡间,旧称黄梅调、弥腔、二高腔、皖剧等,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剧种,其发展和成熟阶段在安庆完成。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一曲《天仙配》,乐声婉转动人、唱词欢快流畅,万千传唱、经久不衰,不仅“植入”了天南海北的中国人心中,还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外国“戏迷”的喜爱,

  百年风华 硕果盈枝

  两百多年前,“京剧鼻祖”程长庚和徽班从安庆出发进京。经过一代代黄梅戏前辈艺人的辛勤努力,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艺术团队,涌现出严凤英、王少舫这样的艺术大师,使得黄梅戏这一年轻的地方剧种得以迅猛发展。2006年,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明录,黄梅戏跻身其中。

  夜幕降临,安庆市大观区一家黄梅戏文化艺术体验馆——小辞店,人头攒动,这里被誉为“安庆市文化客厅”。游客们可以喝咖啡、看展览,或装扮成戏曲人物拍照,或是在旁边的再芬黄梅公馆,欣赏一曲原汁原味的黄梅戏。“我是土生土长的安庆人,坚守在这方舞台,扎根家乡故土,深入山野田间,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烟火日常,都成了我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小辞店策划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介绍,她一直把黄梅戏的创新与传承视为为己任。

  创新,是黄梅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已走过32个年头,除了《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剧目,《邓稼先》《不朽的骄杨》《徽州女人》等新编黄梅戏也在不断走向市场、走出安庆,成为安徽闪耀的名片。如今,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黄梅戏也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新机遇。

  以戏为媒 文化强市

  江山灵秀、人文荟萃,黄梅戏在安庆这座历史古城成形、发展、壮大,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无形中又给予新时代安庆振兴以文化力量,铸就起这座城市特有的自信。多年来,围绕黄梅戏艺术的传承发展,安庆以黄梅戏艺术节为契机,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成为安徽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32年来,安庆市以戏为媒,促进文化与旅游、商贸、消费等领域融合,成功打造“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文旅融合品牌。推出“艺术节+”,举办“唱黄梅、兴安庆”圆桌会议、全国异地安庆商会会长联席会议、院士论坛等,大力推进“双招双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展示开放文化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

  据悉,本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举行。主题定为“黄梅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按照“立足安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活动定位,将举办7大类22项近100场主体活动。艺术节期间,来自6个省、市的黄梅戏院团将带来18部新创剧目、8部保留剧目,21个新创小戏,在安庆市进行集中展演。

  其中,新创剧目中,既有《皖山情》《郎对花姐对花》等现实题材剧目,《黎明之帆》《张恨水》等革命题材剧目,也有《女国医》《方以智》等新编历史题材剧目和《水涌登州》《牙痕新传》等整理改编传统戏。保留剧目中,既有名家领衔主演的《徽州女人》《红楼梦》等精品力作,也有青年演员主演的《西楼会》《女驸马》等青春版、传承版剧目,以及《墙头记》等复排优秀传统剧目。

  安庆市相关领导介绍,2024年,安庆将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抢抓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机遇,让安庆文化的金名片成色更足更亮。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5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