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

首页>地方频道>丽水>要闻

丽水市水利局:水润处州兴 潮涌两岸阔 加快建设水利现代化先行示范市

瓯江之畔,山川相依,绿水环绕。一代又一代丽水水利人,以满腔的热忱与坚定的信念,以水为墨、以地为纸,绘就一幅幅水润处州的壮美画卷。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水利局紧抓政策机遇,聚焦“项目为王、民生为本”,坚持守正创新,全力抓好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水利行业发展的能力和效益,为丽水持续推进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增添“水”彩。

翻阅2024年成绩单,一个个数字令人振奋,一件件创新之举令人欣喜:丽水全年完成水利投资64.8亿元,首次突破60亿元大关,争取中央资金、省补资金、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共46.1亿元,创历史新高;完成单村水站改造提升3042座,数量居全省第一,并在投资额、供电保障数、用地审批数等多项指标上,排行全省第一;幸福河湖样板打造实现全域覆盖;“取水贷”助力发展水经济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项目引领 水利工程建设再显新成果

广袤沃野里,水利工程施工忙。近日,在缙云县壶镇镇唐市村,棠溪水库工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数十台大型机械设备开足马力紧张作业;上百名建设者协同施工,奋力抢抓工期。

棠溪水库工程是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之一,是我市17个水利国债项目之一。项目概算总投资约24.5亿元,建成后将与缙云潜明水库联合调度,每年可为缙云提供2350万立方米优质饮用水,同时兼顾下游生态环境改善,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漫步南明湖滨水生态绿道,流水潺潺,绿树成荫,山川水域浑然一体,自然和人文交相辉映。这条长1.3千米的滨水绿道是南明湖岸线改造工程(一期)的重要节点,该工程涵盖水生态改善、滨水廊道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将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其中,让游客感受到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魅力。

类似的场景在丽水各地上演——丽水市联城水系整治工程促进城市防洪排涝改善,云和县浮云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推动当地生态恢复,庆元县兰溪桥水库扩建工程显著提升防洪能力……

随着一项项水利项目的实施,一幅水清岸绿、宜居宜游的动人画卷在人们眼前铺展。

“这些水利项目涵盖防洪工程、水源调蓄、水生态环境治理等,对于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市水利局规划建设与监督处处长罗俊说道。

把“施工图”变“实景图”,水利项目建设全面提速。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干大项目,大抓落实,以构建丽水现代化水网为引领,积极争取政策、要素、技术保障,系统推进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全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我市在“十四五”基础上新谋划重大项目22个,总投资超380亿元,有力夯实全市重大项目储备基础,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积极贡献。


民生为本 农村供水服务保障再上新台阶

“小小一滴水,窥见大民生。”农村生产用水、安全饮水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以前天气不好的时候,自来水出水不稳定,水也会变浑浊,自从村里水站完成改造后,不论刮风还是下雨,都能喝上好水了。”近日,遂昌县应村乡西山头村村民刘余文对完成改造的村供水站赞不绝口。

2023年,浙江全面启动农村供水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推动8828座单村水站改造提升,服务保障人口242万人,确保“不落一村、不少一人”。作为全省总量最大、任务最重、单村最散、财力最弱的地级市,丽水担负3200座单村水站的改造提升任务,超过全省三分之一的任务量。

如何突破任务困境,完成逆转?唯有实干。近年来,丽水以超常规力度和举措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落地,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分类施策、建管并重、常态长效,加快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确保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优质水。2024年,丽水累计完工建设3042座单村水站,总体完工率为95.1%。

单村水站,三分建、七分管。2024年,丽水推进农村供水“3+1”建管模式体系建设,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发展集中供水规模化,因地制宜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农村供水县域统管,让散落在山野的单村水站有了靠谱的“管家”。如今,丽水已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同质服务。

点滴之水,蕴含民生。近年来,市水利局紧紧围绕民之所需,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能多则多”的要求,对照目标倒排进度,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难点、堵点,聚焦改善城乡供水、农业灌溉、流域整治等工作,大力度推进民生水利工程。

截至2024年底,丽水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建设指标全面领先,8个县(市、区)单村水站完工数居全省前十,松阳、景宁、云和、庆元等地提前一年全部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单村水站试点示范全省推广,全市拥有3个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试点县,11个改造提升案例入选全省典型;全市单村水站实现100%通电,拧紧了一道道农村饮水“安全阀”。


改革创新 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年1月,“浙江丽水市:创新探索‘取水贷’助力发展水经济”获评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成为浙江省唯一上榜的典型经验。

“取水贷”是以水利部门统一核发的取水权(取水许可证)作为抵质押物的信贷产品。近年来,我市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重点推进、试点先行”原则,确定水力资源丰富、水电站数量多的青田、景宁作为试点地区开展试点推进,并迅速推广至全市,不仅从水电项目扩大至农村饮用水、山塘水库整治、灌区提标、水网建设等其他水利项目,还拓展至光伏、泡沫砖、特种纸等其他行业项目。

“取水贷”经验的成功获评,是丽水水利众多创新之举的缩影。细数2024年,丽水水利以改革创新之姿,持续推动“水利+”工作,在累计授信348.7亿元、发放贷款116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水利高质量发展之路,所获成果颇丰。

好水“贷”来真金白银。2024年底,市水利局推动市、县两级金融机构协作联动,由建设银行龙泉支行向浙江龙泉万物生长水业有限公司成功发放全市首笔与水质挂钩的“取水贷”贷款50万元。

这是我市将金融手段融入水资源管理,盘活沉睡的资源,持续创新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取得的又一个新突破。

“六江之源”奔流不息,曾经沉睡的水资源被唤醒。一批标志性水旅融合项目相继落地,市区冒险岛水世界、景宁那云·天空之城、云和仙宫湖蔷薇城堡等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积极招引领军企业入驻,成功招引贵州民族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来丽投资,预计年产酱香酒1000吨;落地丽水市冰雪大世界项目,总投资25亿元;依托丽水生态产品公共交易平台,上线交易河道砂石疏浚权、山塘水库经营权、水电国际绿证等水生态产品,成交额超20亿元。


共同富裕 幸福河湖建设样板全覆盖

在莲都古堰画乡,山地民宿、各式商铺沿瓯江而建,色彩斑斓的巴比松油画倒映在水中。在雅溪镇,结合宣平溪、小安溪、大溪“三江”治理,将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与“水美乡村”建设交融互兴……

水是丽水的“金名片”,丽水的河湖治理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24年,丽水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按照“江河安澜、生态健康、环境宜居、文化彰显、惠民富民、管护智慧”总体目标,聚焦“一带十廊百明珠千里道”总体格局,全面系统部署全域幸福河湖建设。

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美丽河湖150条、高品质水美乡村193个、54个水利风景区(其中国家级7个),城乡“亲水圈”覆盖率达91.3%,社会公众治水幸福感指数数年连升。

这一年,丽水高标准谋划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奋力打造安全、生态、宜居、文化、富民、智慧的全域幸福河湖,竭力打造全国幸福河湖样板。

幸福河湖建设实现样板打造全域覆盖,景宁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莲都区小安溪、青田县四都港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云和、庆元、松阳、龙泉、缙云、遂昌等6个县(市)入选省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迸发出绿水青山原有的生机与活力。

一条河流成就一处风景,一方水土润泽一方民生。在丽水,河湖治理早已从传统意义上的生态环境保护上升为打造全民共享的生态红利窗口、村庄地域风貌展台以及产业共富连接纽带。

缙云以好溪为依托,将水、产、文、旅融为一体,建立好溪水利风景区,并以绿道串联沿江山林、郊野、城镇、乡村等不同类型区域。2024年国庆期间,该风景区累计接待客流量达17.64万人次,收益达923.61万元,激活了好溪生态价值活力,带动流域水经济高质量发展。

瓯江之畔,岸清鱼跃。在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的过程中,市水利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流域河长制”试点,建立“五联合”工作机制,开启了浙西南水系流域共治的新局面,持续不断将美丽河湖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小确幸”。如今,瓯江水系串联各地,在丽水绘就了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2025年,市水利局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坚持大干项目,全面落实扩大水利投资、防汛抗旱保安、水利民生实事、幸福河湖建设、深化改革创新等重点任务,为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革命老区水利现代化先行示范市贡献水利力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4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