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沉浸式音乐剧《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简称《大彗星》)将在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收官。未来两周倒计时10场演出中,中外团队将迎接盛大的告别。
龙年新春之际,《大彗星》横跨春节档连演8场,不少外地观众拖着行李箱赶来申城“追剧”。观众席中,不乏二刷、三刷甚至五刷的忠实粉丝。
上海大剧院以《大彗星》开创本土音乐剧创制新模式:拿下版 权,组建国际团队,制作全英文的全新上海版。《大彗星》女主角娜塔莎饰演者纳奥米·黛安娜,对上海的第一印象是接机时剧组提供的咖啡与麦芬,这也是她对上海持续至今的味觉印象:“近4个月里,我熟悉了上海,喜欢这里的人。”陈玉婷饰演娜塔莎闺蜜索尼娅,两人友谊延续到戏外:“纳奥米逛街时看到一条适合我的手链,她买下来送给我。我一直戴着它,这是娜塔莎与索尼娅的联结,也是我和纳奥米的联结。”扮演皮埃尔的库珀·戈丁11年前来过上海,钟爱宫保鸡丁的他表示,“能在上海演出我喜爱的《大彗星》,十分幸运。”
《大彗星》独特的舞美设计与沉浸式体验、不同的座位与视角,为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观演感受。忠实观众开启“多刷”模式,并自发在社交媒体分享不同视角下的《大彗星》以及最具性价比的座位。观众张卡罗在“五刷”后总结,“看演员最佳——680价位一楼阳台;性价比最佳——280价位二楼后区。”观众莫莫表示,“在家族席时,第一首歌《序曲》更能感觉到我是一个来宾,好像我在戏里一样;彗星席可以看到整个舞美,更像是一种带着抽离的旁观者视角。”湖南观众小池趁着春节假期再次赶到上海二刷《大彗星》,“距离1月27日我第一次看,不到一个月,一直想着什么时候再去上海二刷。发现来回机票价格可以接受,我立刻买票,这次叫上了老哥一起。”
《大彗星》依托列夫·托尔斯泰巨作《战争与和平》,做出了全新尝试。作曲家金复载感慨:“该剧选用俄罗斯民间音乐、独立摇滚乐、电子舞曲、古典歌剧等看似不太相关的多样音乐风格,伴随着角色和环境交织流动,汇聚成一张有机的声音之网。”钢琴家孔祥东认为,《大彗星》有很多新的音乐语汇,是一部互联网时代的音乐剧。
舞蹈家朱洁静体验走上《大彗星》舞台,与角色们共舞:“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与舞台上的演员互动。《大彗星》完全打破传统的观演关系,是一种新的剧场体验方式。”音乐剧演员朱芾对于《大彗星》的“陌生化”表达赞不绝口:“它把每个角色的心理活动都演出来、唱出来,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体验,用现代的模式表达战争时期的情感及情绪。”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认为,这样的表达方式正是《大彗星》的独特之处:“它彻底颠覆传统戏剧‘代言’法则,创作者扎实的戏感和圆熟的技术让这种处理不显得突兀违和,反而给人一种‘本该如此’的感觉。”脱口秀演员李诞在皮埃尔身上找到共鸣:“《大彗星》忠于原著,在漫长的《战争与和平》中‘切’了一块少女心事、浪荡公子的故事。我最喜欢的角色皮埃尔从头到尾没有离开过舞台,这个设计非常好,所有热闹都与他无关,所有后果都由他承担。”
正如中方导演周笑微所言,《大彗星》是一个关于娜塔莎的故事,作者在创作中或许代入的是皮埃尔的视角——他既是一位旁观者,也是一位书写者、讲述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评论:“战争的阴云,爱的渴望,生之迷惘,乐舞狂欢,这些不都是永恒的旋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