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

首页>地方频道>宿迁>要闻

在打造“重要阵地”中彰显宿迁担当|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 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市委六届八次全会要求,坚持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着力塑造“江苏生态大公园”产业特质,这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

大家一致认为,在全省集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优势、打造“重要阵地”的过程中,省委明确提出支持江淮生态经济区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这是因地制宜重要方法论的直接体现。大家纷纷表示,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切实发挥宿迁良好生态优势,着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泗阳县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论指引下,抓当前、谋长远、重实干,在转型、降碳、循环、创新、可持续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奠定了泗阳县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基于这样的禀赋,承载省委、市委的厚望,我县发展绿色生产力,可以说是因势而起、正当其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泗阳县委书记马伟说,全县上下将发展绿色生产力全面融入泗阳县“三个阶段”中长期目标中,以引领、指导、推动各项工作,坚定而自信地走好发展绿色生产力的泗阳路径,争做江淮生态经济区绿色生产力的探索实践者。

当前,泗阳县在落实省委和市委工作部署、关联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指标、衔接县“865”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紧盯与绿色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六大指标和一条基准线,坚持重点重抓,确保落地落实。具体来说,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兴县”不动摇,持续发展壮大“2+3”产业集群和10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引建培育、融合赋能同时发力,不断提振经济发展后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物质基础;以省创新型示范县建设为引领,加快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统筹抓好集成改革、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放大自身优势,深度挖掘潜力,以资源要素的集聚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一体推进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加快构建内外兼修、宜居宜业的城乡发展格局;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泗阳核心竞争力。

宿城区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课题的深邃考量,把握好‘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重要方法论,自觉把宿城放到全市全省全国的发展大坐标中谋划,放到区域协调发展中考量,全面融入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把切入点放到绿色生产力发展上,把着力点放到科技生产力发展上,把突破点放到数字生产力发展上,全力锻长板强优势、补短板蓄后势,切实以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推动宿城区高质量发展。”宿城区委书记陈伟说。

记者了解到,宿城区坚持把绿色低碳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鲜明底色。围绕加快绿色发展,始终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和节能减排关口,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发展,大力培育氢能、光伏、绿电等清洁能源、科技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型低碳产业;围绕赋能污染防治,借助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着力提升大气、水、土壤环境监测和治理修复现代化水平,加快补齐城区雨污分流、镇村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围绕打响生态品牌,进一步放大“新时代耿车蝶变”的影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美丽经济,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推动生态禀赋向绿色财富转化,致力将耿车镇打造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力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连日来,市生态环境局对照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发展方式转型”“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等要求,进一步强化污染防治、降碳扩绿、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我们紧紧围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水平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据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琳琳介绍,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口,深化排污总量管理改革,加强对强链补链延链、重大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等项目环境要素支持,以助力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实际行动展现生态担当。

就持续促进降碳扩绿来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切实优化审批服务,在建立省以上、市级、外资、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四本台账”和实施环评清单化管理的基础上,落实提前介入指导、工作专班服务、绿色通道保障等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清洁生产创新试点项目,对全市涉重金属排污企业、年产100吨以上危险废物生产经营单位等列入省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开展“强审”;助力绿色金融,积极探索、落实和用好绿色金融政策,持续培育省级“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市级“绿色标杆”示范企业,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我们拥有‘依山傍湖’先天优势,在发展绿色生产力方面大有可为、必有作为。”市湖滨新区晓店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海军告诉记者,全面对标对表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晓店街道深刻领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要求,正持续深耕“生态宜居旅游小镇、文明富裕创新晓店”建设行动,千方百计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

围绕发展绿色生产力,晓店街道一方面在积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发掘“依山傍湖”生态优势及特色农业资源,着力培育“生态+”新业态,发展壮大乡村农旅、健康养生、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让“吃在晓店、游在晓店、留在晓店”更加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着力抓实产业转型升级,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更大力度发起项目引建强大攻势,既寻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又抓铺天盖地的创新技术项目,促进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确保取得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好成绩,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发展绿色生产力既是一道必答题,又是一张综合卷,涉及领域宽、范围广。全市各地、各部门唯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上来,系统谋划、持续攻坚,积极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落实新任务,才能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取得新成效,继而不断激活新质生产力。(记者 高云龙 实习生 陈春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