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句容坚持“融入南京、接力镇江”发展定位,深刻把握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规律,抢抓长三角、宁镇扬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相继实现宁句城际轨道、沪宁沿江高铁(原南沿江铁路)在句容境内建设、运行,圆了市民的“双铁梦”。
据介绍,2017年6月,句容成立“双铁”指挥部,由句容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开启了宁句城际轨道和沪宁沿江高铁“双铁”筹备和建设,吹响了句容交通干事创业的冲锋号。一步步将立体综合交通枢纽美好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成美景实图。
面对三年疫情,句容交通建设者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保重大交通工程建设。2020年随着疫情好转,率先开通了返句专车,奔赴河南南阳、山西运城等地接外地务工人员返岗,确保了沿江高铁、宁句城际等重大工程复工复产。战严寒斗酷暑,着眼宁句城际轨道各站点衔接,完成了沿线黄梅站、句容站等五个站点P+R停车场及黄梅站人行天桥等配套工程,完成了北部新城、童世界和姚徐等3处公交首末站建设;调整6条公交线路,新增16座站点,打通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
工程建设者抢抓时机赶工期,在沪宁沿江高铁率先完成了“三电”及管线迁改任务,成为全线唯一由地方政府承担此项任务的城市(其他市区由中标单位实施)。根据沪宁沿江高铁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句容市“三电”迁改概算费用在沪宁沿江高铁沿线市区中最低为44%。高铁句容站成为沪宁沿江高铁第一座完成混凝土结构封顶的站房。
沿线安全与环境治理是沪宁沿江高铁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铁路方要求,沪宁沿江高铁沿线500米范围内117万平方米塑料大棚需要拆除,预测拆除补偿资金量超7000万元。为了把铁路沿线建成安全美丽有序的风景线,句容市交通运输部门组建“交通+属地”工作专班,在国内首次制定铁路沿线塑料大棚“轻飘物”治理标准,建立了“姓名+编号”大棚编号网络化管理,实行“绳压膜+网盖膜”加固方法,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治理模式,为铁路沿线软飘风险源治理探索了路子,其做法在沪宁沿江高铁安全监督检查总结会上作视频交流,既降低了整治成本,又维护了农民收益。
句容综合交通枢纽是宁句城际轨道、沪宁沿江高铁、扬马城际铁路交会节点,是南京铁路枢纽总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京东南部重要节点枢纽,是句容“南大门”。为建好句容综合交通枢纽,句容交通坚持高起点谋划,先后到上海、嘉兴等交通枢纽建设参观学习,与国内知名单位建立战略合作。经多方努力争取,完成了高铁句容站设计变更,由落地站调整为高架站;并将扬镇宁马城际铁路纳入到沪宁沿江高铁在句容站合场并站,站场规模由原来的两台四线增加到四台十线,站房面积由8000平方米增加到1.5万平方米,并具备始发列车功能。同时,获得高铁桥下空间6.92万平方米的使用权,建设地面式出租车上下客区和人行通道,实现南北相通。将地铁句容站3号地下口延伸到句容高铁站,通过简化换乘流线,实现城市高铁站、地铁站、旅游集散中心、公交首末站、出租车和社会车停车场等设施的无缝衔接。同时,注重“战略留白”“绿色留白”,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句容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已纳入交通强国建设江苏十大样板工程。
句容综合交通枢纽站房为线侧下式旅客站房,采用上进下出的进出站形式。其内容装修将句容山水、“福地”文化、句容市树“宝华玉兰”和句容博物馆藏品,国家一级文物青花龙纹梅瓶上如意水波纹图形等融入设计中,为进出站旅客展示句容城市特色,成为城市的名片。
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宁句城际轨道是宁镇扬一体化建设的示范性项目,是南京都市圈首条跨行政区域的轨道线路。建设中,句容交通强化镇江与南京两个行政区域联动聚合。2021年10月,南京市人大与镇江市人大分别通过《关于加强跨市域轨道交通运营和执法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并于11月26日经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施行。通过协同立法,解决了“分段”管理的难题,也为国内跨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立法提供了经验借鉴。宁句城际自开通运营以来,在南京已运营的3条市域(郊)城际轨道交通中客流量排名第一。(夏秋林 胡大勇 范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