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上海14条新举措服务科技创新

  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上海又有新举措。19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关于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以促进设施多元化投入和高效建设,保障设施稳定运行和开放共享,支撑和服务本地产业。

  需求导向、用户导向、产业导向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下简称“设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裘文进介绍,《若干措施》适用于已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的项目,主要内容包括14条举措。

  5条举措聚焦于设施建设阶段,包括组建市级用户咨询委员会、鼓励多元化筹措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研究等。其中,《若干措施》创新性地提出组建市级用户咨询委员会,在设施规划布局、可行性研究、运行开放、改造升级等阶段定期公开听取用户意见,推动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行能够充分体现用户需求,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支持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研究方面,新开工设施可根据需要联合企业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提前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研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原则上最高不超过80%、总额不超过3亿元支持。

  3条举措聚焦设施运行使用阶段,包括探索建立设施市场化收费和企业用户补贴机制、建立设施分类评价和奖励制度、支持设施提升服务能级及开展预研。其中,设施市场化收费和企业用户补贴最受关注。《若干措施》提出加大企业用户使用设施的补贴力度,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用户通过“科技创新券”降低设施使用成本,研究进一步提高支持力度;对于未纳入“科技创新券”适用范围的企业用户,原则上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总额不超过100万元补贴。

  为加强设施支撑和服务上海市产业能力,《若干措施》还提出鼓励设施配套建设用户装置,推动用户装置加强对外开放服务等措施。对符合规定的用户装置,上海市将给予投资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核定后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

  “需求导向、用户导向、产业导向是这一轮措施的最大特点。”上海科创办综合协调处处长开恳介绍,这次的很多措施,是对过去政策实施中的不足处进行的优化、补充和完善。

  4个在建、5个规划

  据了解,上海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计20个,已建成11个、在建4个、规划建设5个,总投资规模达到约350亿元,涵盖光子、物质、生命、能源、海洋等多个领域,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和建设进度均为全国领先水平。

  开恳介绍,上海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具有区域聚集的特点。当前,张江科学城正在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包括各类光源,如同步辐射光源、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同时还包括活细胞成像等各类线站,“这些设施都集聚在不到2公里的区域范围内”。

  除了光子领域,上海还面向生命、能源、海洋、人工智能等领域,规划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例如,聚变能源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开工的“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国内唯一的多重特性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平台。

  开恳表示,上海市科创办将全力推进硬X射线装置、海底科学观测网、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磁-惯性约束聚变能源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深远海研究设施、钍基熔盐堆研究设施、无人系统多体协同设施、新一代光源预研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记者 吴丹璐)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3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