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的赛道上,全椒县以创新为引擎,驱动各乡镇探索特色化治理模式。以“儒林所愿”调解品牌为核心,各乡镇因地制宜、各展其长,共同绘制出一幅充满活力与和谐的基层治理新画卷。
“儒林”调解:文化润心,矛盾消融
全椒,这座浸润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城,因《儒林外史》闻名遐迩。如今,它将书中的智慧融入调解工作,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儒林所愿”调解品牌。“我们借助《儒林外史》里的文化精髓,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理念运用到调解中,让调解更有温度和深度。”全椒县矛盾调解中心的调解员深有感触地说。
在一场赡养纠纷调解中,调解员巧妙引用书中王冕孝敬母亲的故事,让当事人深受触动,最终子女主动承担起赡养责任。“听着这些熟悉的故事,心里一下子就敞亮了,也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当事人感慨地说。这种文化赋能的调解方式,不仅化解了矛盾,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让调解现场变成了文化传播的小课堂。
多元共治:协同发力,高效解纷
全椒县积极构建多元共治的调解大格局,为矛盾化解提供坚实保障。“我们打造的‘一站式’解纷体系,就是要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县矛盾调解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从专业的调解队伍建设,到完善的制度保障,再到多调对接机制的创新,全椒县在调解工作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13名行业专家组成的县级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10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遍布全县的2500多名各级人民调解员,如同一张紧密的网,覆盖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在六镇镇,“一站式”矛盾调处中心整合综治、司法、网格等资源,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强大合力。镇司法所退休干部张友才在这里发挥余热,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成功调解了多起复杂纠纷。“大家齐心协力,很多矛盾在萌芽阶段就能被发现并解决。”张友才说道。而六镇镇孙家村的“邻里驿家”村民自治平台,则让“五老”人员成为调解的重要力量。邻长陈庆林利用日常交流的机会,将法治知识和调解工作融入其中,“大家在轻松的氛围里聊天,有矛盾也能很快化解。”村民们对这种调解方式赞不绝口。
襄河镇城南社区“幸福里”调解超市同样也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亮点。“现在我们不论大事小事,我们都到城南社区‘幸福里’调解超市反映问题,调解员会及时帮我们解决问题,让我们感到很暖心。”社区居民昂女士开心地说。
科技赋能: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成为基层治理的有力助手。全椒县乡镇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积极探索“互联网+调解”模式。“我们搭建线上调解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在外的村民也能方便地参与调解。”古河镇分管领导介绍。
“童真无邪”抖音号就是古河镇线上调解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不仅能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矛盾纠纷的类型、趋势,为调解工作提供精准依据。“以前调解靠经验,现在有了大数据,我们能提前发现问题,制定更有效的调解策略。”古河镇的调解员说道。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解方式,大大提高了调解效率和成功率,让基层治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襄河镇的江海社区则打造了“线上+线下”的多元治理模式。“线上”的“云上江海会客厅”,居民提出诉求,社区干部限时回复;“线下”的流动“居民议事点”,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倾听群众意见。“利用这种方式,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提高了,对社区的工作更理解、更配合。”江海社区工作人员路蕾说道。
红色物业:党建引领,和谐安居
襄河镇在基层治理中打出“红色物业+基层治理”的特色牌。“我们以党建为引领,让物业企业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把矛盾化解在小区里。”襄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各个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在党组织的引领下,主动排查矛盾隐患,及时调解邻里纠纷。同时,社区还组织各类法治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现在小区里的矛盾越来越少,大家的关系也更融洽了。”儒林西苑居民陈先生开心地说。红色物业不仅改善了小区的居住环境,更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成为基层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全椒县的创新治理经验,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文化赋能的调解,到多元共治的格局;从科技助力的线上调解,到党建引领的红色物业。“这些经验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更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全椒县委社会工作部业务负责人表示,“我们正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让和谐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