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走进位于箬岭古道旁的歙县许村镇箬岭村茶坦中心村,宽敞整洁的村道旁,一幢幢民居错落有致。“这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近年来,箬岭雪景越来越受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青睐……”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章向明娓娓道来。
作为歙北最高的自然村,茶坦中心村海拔约1000米左右,常年雾气笼罩、烟雨蒙蒙,不少来此徒步的游客沿途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对这座神秘的高山古村充满了好奇。漫步村道里,改建一新的“箬岭山庄”民宿映入眼帘,复古的木质结构陈设古色古香,一楼可为游人提供餐饮,二楼是客房。“我原来一直在外地务工,这两年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来此欣赏高山美景、徒步古道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就选择了回家经营民宿。”民宿负责人蒋金平介绍,遇到旅游旺季的时候,尤其是节假日期间,十几间客房都是预订一空。还有不少客人来此吃农家饭,最多的时候,家里可以一次性接待上百名客人。
依托箬岭古道,茶坦中心村启动建设和美乡村,紧抓基础工程,优化村容村貌,以“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全力夯实和美乡村发展基石。通过向上争取资金,累计投资540余万元,对茅舍至茶坦通村道路进行拓宽硬化,新建污水处理终端2个、安装路灯20余盏、修复完善古道5处0.8公里,提升美化停车场300平方米,改造完善公厕2座,新建打卡文化墙4处,培育打造百亩高山杜鹃花基地;对全村进行环境整治,推进改厕、畜禽污水收集等项目建设,大力改善水、电、路等基础硬件设施,建立保洁日常管护制度,人居环境极大改善,村庄“颜值”大幅提升,入选了2023年度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
村里的路好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们进出也方便了,游客纷至沓来。村民叶万友和老伴在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还养了不少土鸡。务农多年的他,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接待游客。“我们做的都是地道的农家饭,食材也是就地取材,游客很爱吃。节假日来爬古道的游客不少,一般都有2到3桌,最多的时候可以接待10桌。”叶万友欣喜地说。
为了保护当地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箬岭地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历史文化及其精神内涵,将革命精神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存史资政、以史育人,当地以“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战斗后,13名向箬岭方向撤退的红军伤病员不幸被敌军抓捕,又因大雪无法行走而被遗弃,最后长眠于茶坦风扇口”的悲壮历史为背景,进一步收集整理刘奎“打短工”、挑货郎担的“高老头”等革命故事,兴建无名红军墓,打造“风扇口一抹红”红色教育基地。村里还收储闲置农房,建设乡村记忆馆,布展红色事迹,打造党员政德教育活动场所,被纳入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基地。
章向明介绍说,“下一步,箬岭村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找准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之间的最佳连接点,依据‘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形成集参观、学习、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以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旅游,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建设宜居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