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泮素珂
每周三早晨,一群老干部准时穿梭在三门县安居小区的楼道中,开展平安巡逻、政策宣讲、反诈宣传等服务。
在三门,有这么一群“三高”人群,他们平均年龄高,在60岁左右;他们辨识度高,总是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他们热情度高,虽是退休干部,仍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热情。
为发挥“银龄”优势,丰富“银龄”生活,三门搭建老干部服务社会平台,提供返岗绿色通道和项目,引导他们参与社区建设、各类调解等工作,拓宽社区治理的新路径。
发挥银辉余热 成“阶梯养老”模式
近日,在海游街道平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内,“巾帼志愿团”成员和十几位老人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老人们的生日。
“老人们都怕寂寞啊,我自己退休也十几年了,心里最懂他们,我总想着要做点事让大家伙儿都开心一下。”谈起举办生日会的由头,“巾帼志愿团”队长卢湘娥感触颇深,这么多年,卢湘娥早已将社区当作她的第二个家,她在这个家里迎来送往,给社区里的“老老人”们提供帮助。
安居小区是一个老小区,共有住户850户、3000余人,空巢、独居、失能老人有80余人,助老服务迫在眉睫。卢湘娥是社区的“活跃分子”,2017年8月,她发动小区和她一样热心肠的近百名妇女,成立“巾帼志愿团”,为小区居民提供老人陪护、纠纷调解等多项义务服务,多年下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卢湘娥为“卢阿姨”。
社区90多岁的朱老是一名独居老人,无儿无女,志愿团定期为其服务,帮助他安心地住进养老院;县城有一家糕点坊,提出在保质期前3天把即将下架的面包送给老人的想法,志愿团主动对接,把面包发放给需要的老人……
“老年人年龄相差不是很大,更容易沟通交流,有了他们的参与,社区很多工作事半功倍。”海游街道平安社区党委书记严伟玉说。
聚集乐龄长者 扬以老助老传统
近日,在亭旁镇初心广场,葫芦丝的声音悠扬响起,三门县老年大学的成员们正在演奏经典的革命老歌《映山红随想》。
在三门,以老助老有生活上的帮扶,也有精神上的慰藉。
2016年,退休在家的郑吉莺邀请了50岁到70岁之间、热爱公益事业、有奉献精神的60余名老年人加入老年大学艺术团,用文艺表演、陪聊服务等方式为更多老年人带来爱心与关怀。
多年来,老年大学的成员们通过文艺演出,为重度残疾人和托养老人们送去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有时在演出前,他们还会自掏腰包,购买水果、水饺等食品,先去养老院看望老年人。
“我们组织了‘送文艺助力团’,坚持以‘以老助老’的活动,进社区、养老院,开展文艺宣传演出。看到他们开心的样子,我们也是打心底里开心。”三门县老年大学送文艺助力团团长郑吉莺说。
扶助垂垂老者 帮特殊家庭“喘息”
一场重病,使得郭冬菊的老伴儿瘫痪十八年,如今,郭冬菊也七八十岁了,得知情况后,“巾帼志愿团”的成员常常到郭冬菊家来,陪她唠唠嗑,帮助她拾掇家里。长久的陪伴和鼓励让郭冬菊和老伴儿十分感动。
“受他们的感染,我也加入了‘巾帼志愿团’,有空闲的时候和老姐妹们在一起,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郭冬菊说。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为让照料老人的家属有一个“喘息”的机会,今年,志愿团联合三门县民政局在社区开展特殊家庭“喘息”服务项目,成立特殊家庭互助小组,定期为特殊家庭照顾者提供护理技能培训以及“喘息”服务。
“喘息”服务项目通过入户提供短期照顾服务、集中开展健康知识课堂、隔月开展药事服务、不定期开展社区邻里活动,为特殊家庭带去欢乐,也让照顾者得到喘息的机会。卢湘娥说,这项人性化的服务被小区居民比喻为“养老救火队”。
“老老人”得到更多帮扶照顾,“小老人”发挥余热,在三门,“阶梯养老”模式正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